四川在線記者 彭瑀珩

  3月26日晚間,天齊鋰業發布2024年年報,2024年公司凈利潤虧損79.05億元,這是其自2010年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根據年報,2024年天齊鋰業實現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下滑67.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05億元,同比下降208.3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凈利潤-79.23億元,基本每股虧損4.82元。

  對比前兩年業績,2022年天齊鋰業凈利潤暴增1060.47%,達241.2億元;2023年急轉直下,凈利潤下滑69.75%,盈利為72.97億元;2024年虧損79.05億元。

  為何業績“大滑坡”?

  在年報里,天齊鋰業提到業績虧損的一大原因是,受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本報告期內鋰產品的市場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公司鋰產品銷售價格及毛利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記者從業界了解到,近年來,全球鋰資源產能不斷增多,鋰市場出現供需天平搖擺的情況,鋰價也如過山車,2022年,碳酸鋰價格一路高歌,最高達60萬元/噸。但2023年,價格大幅下跌,跌到20萬元/噸以下。2024年,價格先回升再持續下跌,年底已跌至約7.5萬元/噸,直抵成本線,較巔峰期下降幅度超過85%。

  另外,天齊鋰業的重要聯營公司智利SQM,由于智利對鋰資源的國有化進程加速,以及SQM因稅務訴訟導致凈利潤大幅縮水,天齊鋰業2024年投資收益較2023年度大幅下降,造成公司業績進一步虧損。此外,澳洲在建項目、存貨跌價等導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21.14億元。

  不僅是天齊鋰業,處于行業周期的底部鋰礦行業,大部分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在國內,根據年報或業績預告,贛鋒鋰業、盛新鋰能等鋰礦巨頭也陷入業績虧損。贛鋒鋰業預計凈虧損14億—21億元,盛新鋰能則虧損6.22億元。在國外,對全球鋰礦供應量最大的澳洲,多個大型鋰礦企業也因為鋰價低迷而暫時關停。

  不過,行業大環境不利的大背景下,天齊鋰業保持了穩健的財務狀況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鋰化工產品的產銷量實現雙增長。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5.54億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現金57.67億元,負債率28.39%,保持在合理水平。此外,2024年公司鋰化工產品生產量、銷售量分別增長39.44%和81.46%,為未來業績改善積攢了后勁。

  何時能走出困境?行業曙光或在眼前

  當前,碳酸鋰供需矛盾嚴峻,產能過剩依然困擾著鋰礦行業。根據SMM(上海有色網價格指數)數據,截至2025年1月9日,碳酸鋰庫存10.87萬噸。根據智利銅業委員會預估,2025年碳酸鋰過剩量將進一步擴大至14.1萬噸。

  短期來看,庫存會對現貨市場產生較大壓力,供過于求局面暫時難以扭轉,但中長期來看,鋰資源產品下游的新能源車、儲能、低空經濟等,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對鋰資源的需求依然龐大,鋰礦價格在底部盤整后在需求的刺激下或許緩慢震蕩回升。從天齊鋰業的實際虧損額度來看,2024年逐季在大幅度減少。

  面對困境,天齊鋰業在布局全球資源的同時,加速國內項目開發。四川遂寧安居工廠已于2024年完成產能爬坡,目前處于基本滿產運營狀態。

  從投研機構的反應來看,多家機構的最新研判對鋰電行業及相關企業給出了積極評級。

  光大證券在對周期行業的研究中指出,產品低價激發了下游企業的備庫意愿,貿易商去庫存成效明顯。在高端鋰化工領域,國內現貨流通持續緊張,貿易商普遍面臨缺貨難題,礦鹽價格倒掛嚴重。基于此,光大證券維持鋰鈷行業增持評級,并對天齊鋰業給出增持建議。

  東吳證券電新首席曾朵紅在研報中稱,天齊鋰業資源稟賦優異,且高價庫存逐步消化完,成本優勢將凸顯,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