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范芮菱

  近日,有網友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兩男子在成都市錦城湖公園用彈弓射擊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小??(pì tī)。這樣“不文明”的行為令人痛心,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目前事情有哪些進展?公園應該如何加強管理?此前是否有類似案例發生?四川在線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網友報警]

  用彈弓打鳥卻稱“開玩笑”,警方已介入調查

  目擊者林女士稱,3月23日16時左右,自己在錦城湖一號湖南岸觀賞小??一家,突然身穿“一黑一白”的兩名男子拿著彈弓,對著水面射擊,“第一次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隨即他們就又打了一次,正中小??。”林女士大聲阻止后,黑衣服男士說他是在“鬧著玩”。

  當時在旁邊游玩的暮暮(化名)也目擊了全過程:“聽到彈弓聲發現有人在打鳥,旁邊拍攝的小姐姐呵斥他們,他們還說只是開個玩笑。后來我看到,湖里有一只小??沒動了。”

  事發后,林女士立即向當地警方報案,其他目擊者也向公園管理方反映了此事。

  3月24日23時56分,成都高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微信發布情況通報:

  2025年3月23日下午,接到網絡線索舉報,石羊街道錦城湖公園內有兩人使用彈弓射擊鳥類,區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立即開展調查。經調取監控視頻、現場取證和專家鑒定,認定嫌疑人使用彈弓射擊的鳥類為小??(pì tī,拉丁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屬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傳喚違法嫌疑人鄒某某、梁某某二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后續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該事件中,男子用彈弓射擊小鸊鷉,可能面臨什么樣的法律后果?

  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磊表示,非法獵捕“三有”陸生野生動物一只即構成行政違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可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并處獵獲物價值1至5倍罰款;若使用禁用工具(如彈弓)或在禁獵區/期獵捕,即使數量不足20只,也可能因“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狩獵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獵捕20只以上的,公安機關可刑事立案。

  [記者走訪]

  公園缺少禁止傷害動植物標識,管理處聯系方式難尋找

  “錦城湖是一個土凈花香、生態優美的公園,老老少少都在這里共享自然、生命之美。這種射殺動物、破壞生態的行為極其惡劣,作為一名成都市民,絕不能容忍身邊發生這種使文明倒退的現象!”成都觀鳥愛好者天愛說,希望公園和相關部門能夠拿出有效監管治理手段,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正值春暖花開、生機盎然之時,公園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預防傷害動植物等不文明行為發生?

  3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錦城湖公園,每走幾步,便能聽到悅耳的鳥叫聲。據了解,除了小??以外,錦城湖公園的推薦觀鳥鳥類還有綠頭鴨、赤麻鴨、鳳頭??、棕腹啄木鳥、斑姬啄木鳥、灰頭綠啄木鳥、八哥、灰椋鳥、家燕等。

  然而,記者步行環湖一周發現,公園內缺少提倡文明觀鳥、禁止傷害動植物的警示標志。在一處“小心落水、禁止垂釣、禁止游泳”的提示牌不遠處,仍有人在湖中垂釣。同時,公園內提示牌、公告欄上也缺乏管理處人員聯系方式。“就算路上看到不文明的現象,也不曉得往哪兒舉報。”在此散步的曾女士說。

  在錦城湖游客中心附近,記者終于看到一處崗亭。這里工作人員在此值守,一旁停放有工作巡邏車。“公園很大,有時候我們巡邏前腳一走,后腳就有人在這兒釣魚。但是遇到打鳥的情況還是比較少。”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自己1到2小時巡邏一次,遇到釣魚、打鳥、野炊等情況會及時勸阻,接到群眾舉報也會立即前去處理。上述事件發生后,公園管理處已經通知現場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巡邏。

  錦城湖一處崗亭。范芮菱/攝

  記者隨即又走訪了成都市區多個公園,發現絕大多數公園動植物保護相關提示標語較為完整。例如,文化公園設置了文明賞花打卡點,邀請市民拍照打卡;桂湖公園內有志愿者向游客發放文明賞花倡議書;成都市植物園則通過現場巡邏、視頻監控等方式,引導游客文明觀景。

  禁止垂釣標識。范芮菱/攝

  禁止游泳、釣魚、戲水標識。范芮菱/攝

  [專家呼吁]

  類似事件時有發生,需建立“人防+技防”聯防機制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在公園、濕地等場所傷害、虐待動物的事件時有發生——

  2024年1月,一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暫住”四川天府新區白沙湖時,遭遇三名男子槍擊、捕捉、傷害,被熱心的攝影愛好者發現后制止并報警。在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刑偵支隊民警的偵辦下,三名犯罪嫌疑人歸案。最終,法院判決三人的行為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受到刑事處罰。

  2024年12月,成都浣花溪公園一只中箭受傷的流浪貓引發關注,附近居民和公園工作人員反映,有男子曾拿著弩在公園里射殺小動物。警方隨后已找到嫌疑人調查處理。

  ……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和重視的時代,我們更應努力保護動植物。”四川省雅安市鳥類保護與觀賞協會負責人羅向冰呼吁,進一步強化法治教育,通過媒體、學校、社區等多渠道加強動植物保護普法宣傳,提升全民守法意識。完善監控體系,在公園、濕地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增設智能監測設備,建立“人防+技防”聯防機制。同時,引導市民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發揮“群防群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