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徐浩煊
日前,有網友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儀隴縣永樂鎮龍洞溝村一清道光年間的石橋,被該村村民私自占用搭建住房。” 房屋建在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石橋上,該網友質疑,這是否有文物保護不力之嫌。
到底啥情況?川觀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橋面上搭建的房屋。
現場:
單孔石拱橋上蓋磚房 古橋或有近200年歷史
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近日,川觀新聞記者來到儀隴縣永樂鎮龍洞溝村。
在該村村民委員會大門前,記者看到了這座被蓋了房的古石橋。從遠處看,該橋梁已與上層搭建的磚瓦房融為一體,若不是橋梁底部的拱形橋洞,很難看出此處曾經是一座橋梁。搭建房屋共2間,整體呈磚木結構。
走近看,該橋為單孔石拱橋,長約8米、寬約3米,橋壁上刻有“道光八年仲春何氏修”等字樣。據此計算,該橋或于1828年建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橋壁上刻有“道光八年仲春何氏修”等字樣。
石橋上的磚瓦房,何時修建、又為何修建?帶著疑問,記者找到了在橋梁上蓋房的村民何貴。
他告訴記者,該磚瓦房建于2002年,起初只是用于向沿途村民銷售農用品。“這座橋以前要過人,2001年左右,石拱橋上游5米處修建了1座公路橋,石拱橋由此荒廢。于是我在橋上修了房子,方便村民過路時,在此購買化肥?!焙钨F告訴記者。
不過,被問及修建房子是否取得過相關審批手續時,何貴承認,確實未向有關部門進行過申報。“就只是在村上報備了,那時候也不清楚該怎么辦手續。”何貴說道。

拱形橋洞。
調查:
“兩百歲”古橋為何未納入保護?
“古橋雖然歷史悠久,但確實不是文物?!?/strong>儀隴縣永樂鎮副鎮長饒華容向記者證實,經儀隴縣文物主管部門核查,這座石拱橋并沒有納入儀隴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名錄。
“不在名錄內,就不屬于文物,因此這座橋就沒有按照文物保護的標準進行保護?!?/strong>饒華容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這棟已經搭建22年有余的磚瓦房,目前已處于閑置狀態。
“事情已經過去了20多年,具體拆不拆、怎么拆,都還有待進一步認定。”永樂鎮龍洞溝村村支書何樹軍表示,下一步,村委會將配合鎮黨委、鎮政府和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對相關建筑進行立案審查并調查取證,待事實認定清晰后,按法定程序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在集中開展。截至目前,全省調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538處。“這座石拱橋能否列入‘四普’名錄還有待專家論證。不過,我們將對全鎮名錄內的文物古跡再進行一次摸排走訪,保證文物周邊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受侵害?!?/strong>饒華容介紹。

橋面上搭建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