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都

  10月14日,記者從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獲悉,重陽節前,為更形象、直觀地引導老年消費者科學消費、理性消費,依法維護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省消委收集、整理了老年消費投訴十大典型案例,并在10月13日舉行的四川省消委組織老年消費新聞通報會上進行了發布。

  看懂貓膩防上當,一起來看看老年消費投訴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免費保健是套路,夸大作用為收費

  2021年9月11日,德陽市廣漢市79歲的何先生的老伴被某保健按摩店服務員邀請進行免費體驗,辦理了會員卡,現場交了100元定金,隨后推銷人員到其家中收了半個療程4800元的費用。經過兩天理療,其老伴的腳出現疼痛紅腫現象,多次找按摩店要求醫治和退款,服務員以其在治療單據上簽了字和負責人不在為由拒絕退款。經廣漢市消委工作人員現場了解,消費者反映基本屬實,消委工作人員要求保健按摩店經營者規范工作人員銷售行為,不得夸大和作引人誤解按摩效果,嚴格管理預收款。最后,雙方在消委工作人員調解下達成由經營者賠償消費者相關醫療費用,同時退還預收的4900元保健按摩款的協議。

  案例二:電視購物有貓膩,代收貨款有陷阱

  消費者李先生反映,2021年7月24日因看電視購物廣告后,通過貨到付款的方式購買了一臺智能大屏手機199元,7月30日到貨后,快遞員堅持要先付費再開箱,無奈之下李先生先支付了相關費用,開箱后發現手機屏幕有多處劃痕,手機充電后也不能開機。當李先生電話聯系快遞小哥要退回費用時,對方說只有找商家。經電視臺協助調查,證實消費者所訴情況屬實,電視臺投訴處理人員通過李先生所提供的商品名稱和購物訂單、姓名等信息,經與商家和消費者溝通,最終達成退貨退款調解意見,消費者表示滿意。

  案例三:免費游玩是幌子,推銷產品費用高

  2020年1月13日,家住峨眉的李女士等五名老年人向峨眉山市消委求助,稱1月9日,他們被邀請在某農家樂開會,免費吃豆花飯、打牌玩耍,其間有商家現場演示,宣傳推銷食材凈化機。每臺價格3000元,五人每人購買一臺。回家后,他們發現效果不像推銷時所宣傳的那樣,想退貨發現聯系不上銷售者,遂向當地消委投訴。峨眉山市消委通過李女士等人提供的銷售商聯系電話和購買產品的相關票據,與銷售商取得了聯系。經過耐心細致的溝通調解,最終,該公司同意5名老人的退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