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瀟 四川在線記者 田珊
3月24日,成都迎來了難得的春日暖陽。今天距離瑞告別成都正好還有1個月,80歲的她一邊佝僂著身體收拾返鄉的行李,一邊和平日里一樣忙著“巖羊”小店里的各種雜務。
離開的日子臨近,每天專程到店里來看望、送別瑞的人不斷,他們有的是瑞的朋友,有的是她曾經幫助過的受助者,有的是慕名而來的客人……而說起即將離開生活了17年的成都,瑞既不舍又期待:“我是時候離開了,或許還有地方需要我去做一些事情。只是,我真的很舍不得這里的人。”
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公益事業,她的故事曾通過央視等各大媒體和自媒體報道感動無數網友。臨別之際,川觀新聞再次采訪到瑞和接受過她幫助的人們,與您共同走進一家小店背后的大愛故事。

瑞。
初心:
輾轉16個國家救人無數,開小店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更療愈心靈
1945年,Rachel Grace Pinniger出生在英國的一個醫生家庭,中國朋友親切地稱呼她“瑞”。從醫學院畢業后,她用40多年輾轉于16個國家為貧困人群治病。
1990年,她曾作為長江之源醫療組長,乘坐氣墊船遠征青藏高原,到達海拔約5000米的地方,為當地提供和支持醫療服務。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間,瑞恰好在成都,并積極參與到了災區救援工作中。在認識和救助了很多因災致殘的人后,瑞決定留在四川幫助更多的殘障人士。2013年,她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拿出自己近乎全部的積蓄開了“巖羊”手工藝品店。
“巖羊”手工藝品店開在高升橋北街6號大院對面一樓的商鋪,大約100平方米的小店里陳列著來自8個國家、13個民族的2萬余件手工藝品:藏族牧民的牦牛毛制品、彝族學生的刺繡、殘障人士的皮雕……每一件商品都附有生產者的故事卡片。瑞堅持“公平貿易”:提前支付制作費用,利潤全部用于幫扶特需人群。
巖羊是一種棲息于高海拔裸巖地帶的動物,以攀爬懸崖峭壁著稱,即使在極端環境中也能生存。瑞給小店取名“巖羊”,以此象征小店為弱勢群體提供生存希望的理念,也寓意著堅韌與突破困境的精神。

巖羊小店。田珊 攝
店員楊哥曾是一位受助者,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吧臺嫻熟地處理著收銀工作。多年前的一次意外爆炸使他重度殘疾,多重原因之下,他走投無路流浪街頭,遇到了瑞。“比起給我們錢,更重要的是瑞讓我們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在瑞的建議和鼓勵下,楊哥學會了制作皮雕,當他發現真的有人會買他的皮雕時,自食其力的感覺終于讓他找回了自信。
瑞說:“幫助他人不是施舍,而是讓他們通過勞動獲得尊嚴。”鼓勵殘障者做手工,讓他們能憑借自己的勞動掙錢是幫助他們立足于社會的長久之計,也是瑞開辦“巖羊”的初衷。
“現在我做的皮雕已經能夠通過志愿者銷往上海等地了。”曾經一度流浪自閉的陳魯賓也是瑞救助的殘障人士之一,他告訴記者:“瑞奶奶帶給我們一種力量,當我們沮喪甚至墮落時,只要想到她就有堅持的動力。”

瑞和受助者。
堅守:
賣掉公寓“蝸居”成都,傾其所有從不取分文
在資深志愿者豆豆眼中,瑞是一個有些“矛盾”的人。80歲的她“蝸居”在成都小小的出租屋里,除了房租外她幾乎沒有任何個人開銷,如此節儉的瑞對受助者卻非常大方。
“她穿的衣服都是志愿者送的,或是別人不要的,屬于她自己的衣服都是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了。她吃得也特別簡單,都是別人送給她的食物,她幾乎沒有個人開銷。”豆豆告訴記者,極其節儉的瑞會先花錢買下所有受助者的手工品,再放到店里售賣,售賣所得她也不取分文,全部用于給店員發工資和店鋪日常運營。
在眾人眼中隨和又幽默的瑞,唯獨對一件事情固執較真。“不管受助者的手工藝品要價再高,瑞都會接受,并且她也不允許我們去講價,甚至會因此跟我們生氣爭執。”豆豆告訴記者,或許是因為瑞是極其善良的,所以她相信“人性本善”,她希望用絕對的信任換取受助者的真心,也最大限度保護著他們敏感的內心。

瑞在店里整理舊物書籍。
央視新聞《新聞周刊人物》曾報道過瑞和她的“巖羊”小店的故事,白巖松評價說:“瑞所做的這家小店論生意真不是好生意,但是論店卻是絕對的好店,當生意做就容易賠本,當愛去經營,卻非常有可能盈利。”新冠疫情暴發,小店一度瀕臨倒閉。瑞賣掉了自己唯一的公寓,拿出所有積蓄幫小店渡過難關。當時由于回國辦理簽證續簽,她滯留英國無法返回成都,但還是通過視頻連線與店員策劃轉型:開設網店、嘗試直播帶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巖羊”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成都特殊教育學校通過合作銷售學生的刺繡作品,提升殘障學生的自信;冬令營的孩子們在此領悟“助人需尊重”;藝術家與企業紛紛加入,推動傳統手工藝傳承……志愿者豆豆告訴記者,雖然瑞為了“巖羊”幾乎用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日復一日在店里操勞,但她從未在小店里領過一分一文工資。

“巖羊”過生日,瑞和大家一起分享蛋糕。
未來:
用大愛做小事,去改變更多人的世界
十幾年來,瑞在四川已經累計幫助了超過1000名貧困殘障人士,她的故事也讓許多人動容。截至目前,已經匯聚了一千多名志愿者活躍在線上和線下,共同為“巖羊”傳大愛。
2024年,瑞宣布了自己要離開成都返回英國生活的消息,對此,大家表示理解但卻不舍。
28歲的Sally多年前因意外造成了脊柱神經永久受損,她和另一位坐輪椅的好友時常來到“巖羊”,從此與瑞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Sally告訴記者:“瑞喜歡山野鄉村,一直以來她非常討厭在都市生活,之所以留在成都十幾年,都是為了‘巖羊’。如今,希望她也能回到故土去擁抱她一直夢寐以求的鄉村生活吧。”
但對于瑞回國生活,大家更多的還是擔心。雖然平日里瑞完全不會把自己當成老年人,很多粗活重活她也都是親力親為,但是80歲的身體難免會有病痛。“很多人不知道,瑞之前被確診了皮膚癌,因此她現在不能曬太陽。后來。她又患了乳腺癌,經過治療后目前康復了。”豆豆告訴記者,瑞一生沒有結婚生子,回到英國后她也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所以大家還是很擔心她的。
瑞離開后,“巖羊”如何運營下去呢?這是最近許多來向老奶奶道別的人會有的疑問。談及此,來到“巖羊”已經兩年多的店員小張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巖羊”會繼續經營,他們也將延續“用大愛做小事”的理念,繼續瑞的公益事業。
對“巖羊”是否會因瑞的離開而面臨流量減少的情況,瑞和其他團隊成員都充滿了信心。小張向記者介紹,一年多以前瑞就已經將“巖羊”的實際管理完全交給現在的團隊,這一年多店鋪也發展得很好。“瑞的精神早已經成為‘巖羊’的一部分,線上平臺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希望能夠借網絡帶給人更多力量。”小張說。
臨別之際,瑞留下一封信,信中寫道:“當初不少人勸我別做這種‘注定失敗’的生意,可12年過去,我們的店鋪依然熱鬧紅火呢!”對于未來,瑞也表示,自己是時候回英國與家人老友重聚,重新擁抱故土文化,店鋪已交給能干的團隊,還有那么多熱心志愿者支持,相信他們會把這份事業做得更好!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