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居民的投訴,物業也多次與商家溝通協調。“其中有一家店之前賣過冒烤鴨和油條,后來也沒賣了。”徐先生說,一些面館需要炒料,他們勸導商家在家炒好,盡量減少油煙排放。
既然改善了,那油煙味為何一直還在呢?當紅星新聞記者提出餐飲店將排氣管道直接伸出窗外排放的情況后,徐經理表示這種方式是不允許的,他們之前也沒有發現,將立即進行整改。同時,他們也在考慮是否能協商統一安裝室外排煙通道,將油煙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相關部門:
暫未發現違規行為,將加強巡查若違必究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接到市民投訴后,成都市錦江區錦華路街道辦事處進行了調查處理。錦華路街辦城管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經天西路皇經嘉苑1棟樓下,逐一對該處的餐館進行批評教育,要求經營者不得在店內煉油,不得在店內炒料,若有以上行為將進行處罰。
對于街辦的回復,居民并不滿意,并質疑為何此事投訴多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7月13日,錦華路街辦城管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修訂版)第八十一條規定,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應當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持正常使用,或者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使油煙達標排放,并防止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造成污染。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但法規并沒有明確對原有商家應如何處理,目前相關部門采取了嚴控新增,對于原有商家盡量減少污染排放的措施,要做到完全沒有影響很難。”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底商的餐飲店在政策出臺前便已經在經營,經營內容主要是面條、包子等,排放的油煙相較較少,雖不符合現有法律條件,但已采取了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經營轉向等方式盡量減少油煙排放。因此,在接到市民相關投訴后,他們也多次進行現場調查,暫時沒有發現違規行為,居民也沒能提供相應的證據,只能對商家以教育批評為主,并要求商家不得在店內煉油炒料,若有以上行為將進行處罰。
同時,城管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繼續加大對該處的巡查力度,發現有煉油情況及時處理。
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實習生 趙云帆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