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深化治理實踐!達州市通川區紅旗路社區用“志愿紅”托起“團結花”

    2025年04月11日 16:37 新浪四川城事 

      日前,在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四川省候選典型入圍名單中,達州市通川區西城街道紅旗路社區成功入圍最美志愿服務村(社區)。這個涵蓋13個民族、3.35萬居民的多元化社區,以“紅網連心、服務暖心、團結凝心”的治理實踐,書寫了新時代志愿服務與民族團結交融共進的精彩答卷。

      “紅網連心”織就治理經緯

      走進紅旗路社區,“15分鐘便民圈”服務網絡令人耳目一新。由5530名志愿者構建的三級服務體系,讓理論宣講、愛心幫扶、醫療健身等11支專業分隊深入到社區每個角落,青年志愿者的“樓道微課堂”、“銀發先鋒隊”的關愛活動、“健康守護團”的健身活動,全方位滿足居民需求。同時,社區聯動多方力量,建立“網格+青春”雙軌機制,創新“文化+公益”模式,形成“專業社工+志愿骨干+高校團隊”協同格局。通過“三張清單”和“志愿積分超市”制度,以及組建“紅色管家”“鄰里幫幫團”,引導居民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

      “我們社區經常搞活動,形式很多樣,讓我們的業余生活非常豐富。平時沒事兒我就會去跳跳操,打打太極,生活在這里讓我感覺非常幸福!”紅旗路社區居民馮先生說道。

      “民生微光”照亮幸福底色

      除了便民服務以外,紅旗路社區還建立了“四色人群”動態管理臺賬,將空巢老人、失獨家庭、留守兒童等群體的冷暖記在心頭。17萬元慈善基金化作1000余次慰問關懷,“周末公益課堂”為留守兒童點亮3200小時的成長時光,“幸福來敲門”項目讓47戶殘疾人家庭完成無障礙改造,讓生活不再“磕絆”。還有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的“藍空救援隊”在社區開展防汛演練89場,挽回經濟損失300余萬元,創新的“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存儲志愿服務時長2.1萬小時,惠及600余位老人;數字化平臺“紅旗”實現服務需求智能匹配,注冊率達82%,群眾滿意度連續三年超98%。

      這一個個數據背后,是紅旗路社區以制度創新托底、用數字賦能增效,將民生溫度轉化為千家萬戶的幸福刻度的生動實踐。

      “石榴花開”綻放團結芳華

      民族團結工作更是紅旗路社區的一大亮點。社區建成1000余平方米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打造“石榴籽文化長廊”,開展豐富活動促進文化交融。不僅如此,社區還組建“雙語調解隊”化解民族糾紛,設立“民族連心驛站”提供就業指導、語言培訓等服務,并且連續10年舉辦的“中華民族一家親”主題系列活動,設立“民族互助微基金”,推行“志愿服務雙向認領”機制,讓各民族群眾“今天我幫你,明天他助我”的文明理念在社區蔚然成風。

      截至目前,紅旗路社區累計開展特色志愿服務165項,服務超萬人次,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20余項榮譽。未來,紅旗路社區將持續深化治理實踐,讓“志愿紅”與“團結花”交相輝映,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達州通川絢爛綻放。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