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觀新聞記者 劉春華
7月底,四川省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啟動儀式在綿陽舉行,全省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正在各地火熱開展。本周“川贏位來·就業政策周歷”帶來的好消息: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困難高校畢業生,可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為扎實做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在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明確提出:聚焦困難高校畢業生,“一人一策”制定幫扶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可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那么, 什么是公益性崗位?公益性崗位安置程序是什么?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待遇又怎么算?根據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財政廳印發的《四川省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辦法》,公益性崗位,是指符合社會公共利益需要,由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開發并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于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崗位。
公益性崗位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1、公共管理類崗位,包括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區矯正、群團工作、殘疾人服務等崗位。
2、公共服務類崗位,包括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開發的非營利性公共衛生服務、托老托幼、殘疾人看護、停車管理、設施維護、保潔、保綠、保安等崗位。
3、經市(州)人民政府確定可納入公益性崗位范圍的其他崗位。
溫馨提醒: 公益性崗位一般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崗位。
公益性崗位安置程序包括——
1、發布公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根據公益性崗位開發計劃,向社會公開發布公益性崗位安置公告,明確告知用人單位、工作地點、崗位名稱、薪酬待遇、工作內容、工作要求等信息。
2、個人申請。符合申請公益性崗位安置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持本人身份證明向常住地或戶籍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提出公益性崗位安置申請。
3、供需對接。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根據公益性崗位的用工需求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困難程度、求職意愿,向用人單位推薦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經雙方選擇,確定擬招用人員并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予以安置。
4、用工備案。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1個月之內,應與其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并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按規定進行就業登記和勞動用工備案。無法簽訂勞動合同的依法簽訂用工協議、勞務協議等,約定雙方權利、義務。
公益性崗位薪酬待遇——
用人單位應按月足額支付公益性崗位安置人員工資并參加社會保險,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
對用人單位設立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按規定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