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中醫隊伍建設方面,全面實施鄉村衛生人員一體化管理,成都市新都區、雙流區、彭州市開展“城鄉中醫藥一體化”工作,推動市(區)、鄉(鎮)兩級中醫藥人員“下沉、上掛”,德陽市開展“鄉村衛生健康人員一體化”管理,實現鄉村兩級人才上下有效流動。

  勁頭十足 基層中醫同質化服務進程提速

  2022年新年的第一天,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這是一封來自甘孜州得榮縣中藏醫院的感謝信。原來,從2018年開始,兩家醫院“傳幫帶”結對子。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20多位專家在得榮縣為當地患者治療,并手把手給當地醫生傳授技術。

  今年1月5日,作為資中縣龍結鎮衛生院的幫扶單位,內江市中醫醫院的專家團隊成功為一名陳舊性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螺釘斷裂患者進行了內固定物取出術,整個手術過程都有衛生院的醫生參與。

  這樣的下沉式“師帶徒”的培養,在全省的中醫機構已成為制度。每年城市中醫院都要派出300名左右醫護人員,對口支援147所基層中醫機構。構建緊密型的中醫醫聯體更是成為優質資源下沉,快速培養基層中醫隊伍的載體。

  近年來,為構建“市縣鄉村”四級中醫藥服務網絡,綿陽市建立起1個市級、9個縣級中醫醫聯體,通過加強與中醫藥院校合作、建立名中醫工作室和傳承創新團隊,發揮老中醫藥專家“師帶徒”作用、建設中醫培訓基地等方式,加大基層中醫藥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實現“市縣”中醫醫療機構、“鄉村”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有效推動中醫資源均衡分配,提高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全域中醫藥服務的整體能力。自貢市中醫醫院與沿灘區政府簽訂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協議,由市中醫醫院整體托管該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期派出專家指導,吸收基層到上級機構學習,在全域內提升基層中醫藥整體服務能力……在醫聯體的帶動下,大醫院與小醫院間的中醫藥同質化服務進程提速。

  不僅如此,基層中醫機構的信息化建設,給傳統中醫藥插上了翅膀。

  “醫生,我有些睡不著覺,能不能開點中藥調理一下?”自三臺縣中醫院互聯網醫院啟用,每天都有幾十位群眾網上問診。醫院還建立起“護理上門”“智慧中藥房”服務,一些慢病或康復患者,只需網上預約,就有護士入戶服務,還能提供線上開藥、線下配送服務。目前,醫院的遠程診療平臺和信息平臺覆蓋了全縣32個衛生院,在基層患者遠程診療的同時,每月定期開展兩期直播課堂,醫院中醫專家網上授課,答疑解惑,提升鄉鎮衛生人員的能力。

  據了解,目前全省所有的縣級中醫醫院都建立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61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中醫綜合服務區健康信息平臺,1790家連接基層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省196家縣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接入網上問診平臺并開通網上問診服務。

  文化傳播 營造群眾愛中醫濃郁氛圍

  2月16日,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初級中學開學第一課便是專門開設的中藥課堂,學校邀請中醫醫生帶著同學們認識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讓孩子們了解書本之外傳統的中藥世界。

  “這種宣傳方式既新穎接地氣,又具有很強的實效性,確實值得點贊!”近日,達州市民在城區公交車上發現,車內多了一排排懸掛著的中藥香囊,藥香彌漫。原來,當地由市中醫藥局牽頭,定制了一批中藥香囊,在主城區10路、11路等多條線路100多輛公交車內懸掛。不僅如此,中醫藥文化宣傳公交專號也換上了“新衣”,車身配有古代名醫和達州道地中藥材圖樣,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巡診、義診中,中醫醫生們在為群眾看病的同時,傳播中醫知識同樣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月13日上午,富順縣中醫醫院專家團隊來到吉安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義診中醫師們為群眾發放宣傳資料,對每一位前來咨詢的群眾講解著健康生活理念、中醫防病、養生知識,還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給予個性化的建議。雅安市寶興縣針對山區村民出行難,因地制宜打造車載流動中醫院,利用鄉村趕場天,在為邊遠鄉村送去包括中醫藥服務在內的醫療保健服務。

  中醫文化的宣傳形式還不斷創新。成都在全國首創動漫形式《四季養生》公益宣傳片,在戶外LED、地鐵、公交等視頻點位滾動播出,推廣中醫養生理念。推出“成都名中醫/中醫館電子尋診地圖”,方便市民了解身邊的成都名中醫、中醫館;組織編印《四季養生食譜》《小廚房大健康》等書籍,指導老百姓科學養生。

  去年5月,國醫大師劉敏如被聘為德陽國醫書院首任院長、名譽院長。自2020年底成立后,德陽國醫書便定期開展國醫研討、講座、沙龍等活動,吸睛無數。南充市則開辦相關電視節目,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播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豐富多彩的中醫文化宣傳,為人民群眾“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營造出濃厚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