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佳
到2025年,全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多層次、高水平地方特色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優質產品、服務、工程品牌形象牢固樹立,四川制造、四川農產品、四川服務、四川工程質量全面躍升,加速推動四川制造向四川創造轉變、四川速度向四川質量轉變、四川產品向四川品牌轉變,樹立標準引領示范標桿,構建質量品牌發展高地,推進質量基礎設施整合共享,加快現代質量治理創新,建成中西部一流質量強省……近期發布的《四川省“十四五”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四川質量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并從創新驅動、標準引領、品牌帶動、基礎支撐、質量治理5個方面設置了32個量化指標,確保質量強省目標落實落地。
構建區域質量協同體系
川渝共謀中長期合作內容
共促川渝質量提升、突出成都極核和主干質量支撐、推進五區質量協調聯動、筑牢縣域質量基礎、推進鄉村振興質量建設、加強國內國際交流——構建區域質量協同體系,是“十四五”期間四川質量發展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一大亮點。“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我們與重慶市質量強市辦加強溝通聯系,共同謀劃商議質量發展中長期合作內容,專門部署區域質量協同體系建設。”省質量強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規劃》明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建設目標,提出推動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質量融合發展、遂寧與潼南、資陽與大足、渝東北和川東北、川南和渝西等地區質量互動、兩翼協同等舉措,聚焦兩地共抓重點產業質量提升、共建質量基礎設施、共推區域品牌戰略實施、共筑質量協同監管機制、共謀質量文化建設等重點任務,通過政府推動、市場主體、專業支撐,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區域協作、聯動發展、合作共贏、質量共治”的區域質量發展合作新模式,為共促兩地質量提升,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奠定基礎。
加強基礎設施協同服務
“川質通”平臺下月開通
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大力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服務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并圍繞“5+1”現代工業、“4+6”現代服務業和“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將全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線上平臺建設和線下服務試點工作列入,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整合省內外檢驗檢測、認證、科研單位和優勢企業等技術資源,構建跨部門、跨區域、跨體制、跨行業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線上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測試、產品研發、標準制(修)訂、品牌培育、知識產權、物品編碼、實驗室(儀器)共享、技術咨詢等質量基礎集成服務,建成“1+N”線上線下全覆蓋的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網絡。
來自省質量強省辦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川質通”平臺已初步建成并試運行,預計3月份開通,已有210多家服務機構和相關專家申報入駐信息;成都、綿陽、遂寧等6個城市線下試點項目已開始試運行,儲備服務機構400余家、專家300余人、服務人員175人,完成場地改造5000多平方米,收集服務需求500余條,為企業提供服務3萬余次,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