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3月12日,成都海關發布數據顯示:1-2月,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250.6億元,規模位列全國第9,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717.9億元,增長47.3%;進口532.7億元,增長10.4%。

  “與全國進出口增長32.2%相比,盡管今年前2月四川外貿增速低于全國水平,且外貿規模在全國排位第9,較上年下滑一位,但縱向來看,去年同期全國進出口下降9.6%,四川逆勢增長8.3%,在這個基礎上比較,可以說今年的外貿表現依然強勁。”成都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潘旭東分析認為,前2月四川外貿實現“開門紅”,為2021年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開了好頭。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各類生產企業忙忙碌碌,訂單接連不斷,這是今年前2月我省各地生產一線呈現的景象。潘旭東分析認為,隨著歐美經濟持續回暖,外需增加對四川出口增長形成有力支撐,同時不少企業人員選擇“就地過年”,1-2月四川外貿企業保持正常生產,為推動外貿訂單爆發式增添了一把火。

  “春節期間,普思電子的生產線一天也沒有停過,正月初四全廠800多名產線工人基本全部上崗。”遂寧普思電子負責人說,去年盡管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該公司依然保持同比30%以上的增長,為搶奪歐洲市場,春節期間全廠加班加點忙生產,節后上班第一天,重達5噸的5G電子產品就已經發往荷蘭的愛立信通訊廠部。對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該負責人透露,還將加大對歐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5G電子元器件解決方案的輸出,預期今年沖刺3億元的外貿出口額。

  據成都海關統計顯示,1-2月,四川對歐美日韓出口同比增長85.2%,高于47.3%的全省出口增幅,其中對歐美日韓出口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宅經濟”產品同比增長110.7%。

  與持續高速增長的海外出口市場相比,隨著國內經濟形勢良好,內需持續回暖,不斷釋放的市場需求也加速拉動進口增長。

  數據顯示,一方面關鍵零部件及資源類商品進口增長表現突出,比如集成電路進口同比增長15.7%,鐵礦砂、煤進口分別同比增長37.3%和207.3%,另一方面,民生類消費品需求也節節攀升,比如糧食、干鮮瓜果及堅果分別同比增長50.7%和314.6%。

  “不管是出口還是進口,四川民營企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潘旭東介紹,1-2月,四川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比同期四川外貿整體增速高出20.6個百分點,成為四川外貿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此外,產業鏈更長、更能反映制造業發展水平的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比2020年1-2月提升了1.1個百分點。

  近年來,四川外貿在省委省政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戰略指引下,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鞏固外向型產業發展優勢,外貿發展潛能不斷釋放。這其中,成都國際班列的開行變化,就是反映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信號。

  “每到年底中歐班列都會加密開行,我們接到的客戶訂單也會暴增,今年1月出口報關單就有1400多票,比去年翻了幾番。”成都尤特物流有限公司關務員陳熠說。據他粗略統計,1月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和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同比去年增長雙雙超過三成。實際上,1-2月成都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同比增長已高達50%。

  對此,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國際班列數量的持續攀升,除了與國內外通道網絡不斷完善密切相關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持續服務本地產業“走出去”。據悉,目前該鐵路港已與德陽、達州、瀘州、宜賓等13個地市州合作共建“亞蓉歐”產業聯盟,推動建立“出口結算在港區,生產加工在市州”的合作模式,年均帶動四川進出口貿易120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