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心內科心衰中心住了20多天院后,張婆婆順利出院了。

  5月上旬,張婆婆因呼吸困難、吃不下飯等不適情況,到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就診,檢查結果讓醫生們也大吃一驚,張婆婆的心臟,是常人的3倍大。

  原來,張婆婆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數十年,接受過心臟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換瓣手術,但之后的治療斷斷續續,沒有持續的門診隨訪,導致病情加重。

正常心臟大小與張婆婆心臟大小對比圖正常心臟大小與張婆婆心臟大小對比圖

  心慌氣緊、飲食不佳進醫院

  7旬婆婆的心臟竟比常人大2倍

  “患者剛來的時候,吃不下飯,心累,呼吸困難?!彼拇ㄊ〉谒娜嗣襻t院心內科心衰中心李建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同時,老人還伴有房顫、室性早搏、高血壓三級極高危,胸腔積液、腹腔積液、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完善相關檢查,醫生發現,張婆婆的心臟體積,竟然比常人的大出2倍?;颊吣挲g大、病情危重,當即,醫生就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據我們了解病情,患者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感覺走路比同齡人更累?!崩罱ń忉屨f,患者自述在20多歲時,活動耐力差,但直到45歲,才最終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50歲時,接受了心臟二尖瓣和主動脈瓣換瓣手術。但在隨后的治療中,一直斷斷續續,沒有持續地隨診復查,后來更是因為心臟疾病臥床,不方便外出走動,是老伴兒幫她買藥。直到張婆婆呼吸困難、全身浮腫,這才到醫院就診,此時,老人已經是嚴重的終末期心衰表現,心臟功能負荷很大,隨時有猝死的風險

  為什么心臟會是常人的三倍大? 

  “這是心力衰竭發展中的一種代償機制” 

  為什么心臟疾病,會讓張婆婆的心臟從正常體積“長大”?李建解釋說,這是心力衰竭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代償機制。正常人的心臟通常和自己的拳頭大小差不多,依靠心臟肌肉的收縮,向全身泵血。這就好比拉弓一樣,原本有韌勁的弓弦由于彈力不足,箭就射不出去,而心臟的心肌力量不足時,機體會啟動代償機制,讓心臟不斷長大,以達到滿足人體需要的供血工作的功能,加之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心臟也就逐漸長大,但這也是惡性循環,超大心臟將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疤?,可能就跳不動了,那就會發生猝死。”李建說。

  在心內科主任霍暢指導下,心衰中心第一時間為張婆婆啟動心衰搶救機制,細化檢查、準確評估,“我們查詢到了國際最先進的治療指南,選用最適合和有效的藥物治療,患者的醫從性也比較好,比較配合。”李建說,團隊實時監測張婆婆的心衰病程,制定動態精準治療方案,同時輔以心衰心護理,還由專業人員為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輔導,最終讓張婆婆瀕臨停跳風險的心臟恢復了動力!   

  李建解釋說,在許多人的誤區中,接受完相關心臟手術,并非只需要按照一個治療方案、服用一兩種藥物就可以長期有效,而是要根據病情發展,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和用藥,所以,對于心臟病患者來說,定期隨訪、按時檢查,對于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同時,李建表示,張婆婆目前的心衰癥狀得到緩解,可以出院,但也需要在未來一年內,根據心率變化、小便情況等臨床癥狀,服用相關藥物,“長大”的心臟才可能緩慢地可逆性恢復。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