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市區中心城區中不少老舊小區改換新貌,部分小區也正在進行整改中。樓面樓道整修、清除小廣告、清除樓道雜物、清除長期停放的“僵尸”車……整改中,不少小區居民支持并加入其中。如今,面對新的居住環境,小區居民們紛紛點贊,并表示今后要從我做起,維護小區環境衛生,讓干凈整潔成為小區常態。
整改見效
常態化管理是關鍵
6月4日下午2時30分,天氣炎熱,在市區百步街29號濱河花苑小區里,上壩路社區工作人員正對小區環境進行后續清理。記者看到,小區環境整潔,樓道間無雜物堆放,墻面無小廣告,非機動車和機動車整齊擺放在規定線內,花壇里的雜草也被清理干凈。
“以前這段路被人上鎖,里面的綠化地改種農作物,這周我們剛進行了清理。”上壩路社區主任蔣如夢介紹,在該小區,此前還不止一處公共區域被圍擋,后來經社區等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勸說后,小區居民這才進行整改。
濱河花苑小區建于2000年,2001年小區居民開始陸續入住,該小區共6棟樓、218戶。2015年成立業主委員會,參與小區治理。“以前有物業,后來因為一些原因物業離開了,之后成立業委會,現在已選舉了兩屆。”小區業委會主任彭躍安說。
彭躍安介紹,此前小區存在亂堆亂放、私搭亂建、圍地種菜等問題,后來進行了大整改,去年年底便重新規劃了停車位。這個月,社區等部門又到小區幫助整改,整改前也專門張貼了公告,提醒小區住戶限期內自行清理雜物。
整改期間,清除長期停放的“僵尸”車、搬運雜物、拆除私搭亂建……經過一周整改后,小區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一開始大家不配合,后來經過勸說,大家素質提高了,并積極配合社區工作。今后,我也要起好帶頭作用,對小區進行常態化管理。”彭躍安說。
齊心參與
改善小區衛生環境
與此同時,在濱河花苑斜對門的另一小區,也在近段時間進行了大整改。對該小區居民來說,最大的變化在于小區大門處有了鐵門、綠化帶里的大樹被修剪、每棟樓多了一個樓長。“以前,這里長了很高的樹,經常落葉,清掃難度也大。大樹被修剪后,清掃完小區的時間也減少了。”在該小區做了10余年衛生清掃工作的張秀芳說。
在修剪樹木期間,也有小區居民進行投訴稱樹被砍了,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回復,說明緣由。聽聞答復后,投訴人員也表示理解。“樹長得很高,夏天時易滋生蚊蟲,也對部分住戶造成不便。于是,我們專門組織人員進行了修剪。”蔣如夢說,該小區無物業,也無業委會,為了小區管理,每棟樓選了一個樓長。
而市區另一街道的一個小區也加入了整改,社區工作人員和清潔人員正在分工清除雜草、搬運雜物、清掃垃圾等。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時炙熱的陽光照在清理人員身上,但大家依舊不停歇,抓緊清理。“還有一些小區大院需要整改,我們兵分幾路,正在加緊整改中。”蔣如夢說。
在整改過程中,讓社區工作人員高興的是,部分居民起初并不理解,后來經過宣傳引導,也積極參與其中。不少居民表示,“創衛”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環境衛生搞好了,大家住得也舒心,今后會繼續參與到小區維護中。
“為小區居民創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環境,我們作為社區工作者再累也值得。”上壩路社區工作人員李琳琳說。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戴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