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 段玉清 薛維睿 雷倢

  2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市長王鳳朝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對2025年重點工作作出安排。

  當前,成都正處在優勢再造、蓄勢突破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正在疊加成勢。“加力做大做強做優城市核心能級”“加力擴大有效需求、穩住經濟大盤”“堅定不移建強產業園區、搞活民營經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若干熱詞,引發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

  關鍵詞:產業園區

  “‘成都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躋身全球電影票房前十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開幕會上,王鳳朝話剛落音,現場響起陣陣掌聲。今年春節以來,隨著“吒兒”的爆火,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所在的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引人注目,其“一杯咖啡的距離”串起動畫產業鏈上下游,被視為成都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活力迸發的縮影。

  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成都天府軟件園供圖

  在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不移建強產業園區”部分,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詩婢家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柏添將“特色立園”幾個字重點圈出。“最近,我們正在創作劇本,打算試水短劇行業。”柏添介紹,作為國內首個進短劇圈的文化老字號,詩婢家將利用短劇進行非遺品牌和產品的宣傳輸出,同時試水版權收益等,助力青羊區少城國際文創谷“特色立園”。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方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鋒同樣關注“立園滿園”。她以自己所在的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天府園)舉例,“除了產業上下游聚集,園區提供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也很關鍵,是地方發揮特色產業很好的推手。”成都市政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導舒澤亮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很多創新產品實際上是從中小企業開始的,這部分企業在初創時,特別需要園區的關注與輔助。

  讓何鋒和舒澤亮欣喜的是,園區服務被重點寫進了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擴權賦能增活力攻堅,搭建“園區通”線上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窗口向園區延伸,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要實施尊商重商優環境攻堅,建立園區企業“網格化”服務體系,發布園區涉企服務事項清單,變“企業跑腿”為“上門服務”。

  “報告提到要制定‘產業園區人才政策包’,這實實在在回應了需求。”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院士聯合會秘書長雷偉今年的提案,是圍繞深入實施“立園滿園”行動,將院士資源更好導入到園區產業發展中去。

  2024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5萬億元,增速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牢固樹立“抓經濟必須抓園區”鮮明導向,成都提出今年將實施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支持雙流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推動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設立省級開發區。多位代表委員表示,這些舉措將進一步增強城市發展動能、提升發展質量,以產業園區“一子落”帶動成都經濟“全盤活”。

  成都天府軟件園。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上午開幕會開始前,現場兩位“特別來賓”——機器人和佩戴熊貓頭套的機器狗,吸引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紛紛與其互動“打卡”。

  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作為從業者,當看到“推動科創生態島‘四鏈’融合先行先試”被寫進報告中,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睿睿尤其觸動。去年4月,張睿睿的公司在成都科創生態島落戶,幾個月來已發布多款人形機器人,“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各方面政策的支持。”他建議,要進一步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成都國有基金可學習借鑒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經驗,敢于出手投資,同時進一步開放家庭、養老、醫療、工業等實用性場景,能有效促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報告明確要做優做強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體系,并支持企業建立健全研發準備金制度、采取遠期約定采購等方式開展‘訂單式’研發,這些措施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作為一名從科研一線成長起來的工程師,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萬邦錦城新能源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銳非常關心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拓寬成果轉化通道,打造“中試+”成果轉化服務生態,新建中試平臺和概念驗證中心40個以上,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這讓人非常振奮。”葉銳說,成都憑借眾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的科研實力強勁,科研成果層出不窮。他建議,持續整合資源,打造成德眉資一小時中試產業圈,實現成都科研成果與德陽、眉山、資陽產業承載能力的有機結合,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質量。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初中副校長劉勇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推動市屬高職院校根據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正是建強人才支撐體系的有力措施。“近期DeepSeek等人工智能給各行各業帶來變化,我們也應該深入構建和推動AI+教育。除了工具之外,教師培訓也特別重要,可以開發相關的配套數字課程,培養未來真正能夠適應、甚至去開創未來數字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成都科創生態島。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關鍵詞:民營經濟

  在聆聽政府工作報告時,成都市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副總裁畢昱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從深度求索到宇樹科技,這些快速成長“破圈”的科技企業都有一個重要標簽:民營企業。在畢昱看來,民營經濟是成都經濟的活力所在、優勢所在,也是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服務民生的“生力軍”。它們中,很有可能會誕生培育出下一個“DeepSeek”。

  事實上,兩會前,成都專題傳達學習省委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精神時提出,要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全社會動力活力,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堅定不移搞活民營經濟”也被寫入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當好全市390多萬戶經營主體的‘娘家人’”。

  “娘家人”三個字,在開幕會現場迎來又一撥熱烈掌聲。“為大家注入了‘強心針’!”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美奢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顏焰說,近年來成都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尤其是去年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以來,職能部門“主動上門、精準施策”的服務模式,真正做到了為企業紓困解難,讓企業發展“后顧無憂、底氣更足”。在專業的指導下,美奢銳新材料順利獲評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下一步有信心沖擊科創板。

  第14期成都民企會客廳現場。民營促進中心供圖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成都市人大代表、四川金星清潔能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甘新偉關注到,報告里提出了一攬子措施,包括加大政府采購中小企業產品和服務力度,積極推行“暗標盲評”、持續開展“局長處長換位體驗走流程”活動,強化限時審批兌現等,體現出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政策信心也來源于企業信心,雙向奔赴將激活經濟新活力。”甘新偉表示,自己此次也提出建議,進一步保護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等。

  在成都市政協委員、廣州富力集團川渝總經理劉永進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民營經濟也是重點。他說,報告里有不少暖心之舉,比如要開展規范涉企推廣“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推行“一碼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等舉措,讓人備感振奮,“相信成都未來的發展動能和質量都將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