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區有其他老人撿廢品,她也跟著撿起來。“老年人瞌睡少,醒得早,白天又不敢睡多怕晚上睡不著,出去走一走,彎彎腰,活動一下也好。”
飲料瓶、紙板帶來的經濟收益其實并不多?!叭绻刻炷苜u5元,一個月也才150元。但實際上很難做到?!眲⒚澜o記者算了一筆賬,紙板現在賣5角一斤,10斤才能賣到5元;易拉罐1角一個,要撿50個;塑料飲料瓶就更不值錢了,8角一公斤,也得要上百個。
況且小區里還充滿了“競爭”——撿拾者不止她一人?!袄夏耆松顭o聊,如果小區或者社區能組織更多更豐富的老年活動,設置一些活動場地,誰還去撿垃圾呢?”劉美說。
75歲的陳金群年輕時是一名清潔工,沒有孩子,丈夫已經去世。雖然有1800元的退休金,但她喜歡“有一份工作”的感覺。
她習慣在夜晚出門,在肖家河步行街附近散步。11月6日這天上午,她在一家收購站用拾得的物品賣了5元錢。
這筆錢賺得并不容易——200多個飲料瓶,要倒掉水、擦干凈、裝成袋;50多個紙箱,要破開、踩癟、綁成捆。這個過程伴隨著潮濕和腐臭的氣味,雙手也變得灰黑黏膩。
同在金牛區肖家村二巷88號院里,還有一位老人,70來歲,是一家企業的退休會計,每月退休金有好幾千塊,一間50多平米的住房被各類廢品塞得滿滿當當。記者到訪時,幾乎很難找到下腳地。


鄰里常常表達著不滿?!袄咸L期撿垃圾把公共場所占用,安全通道都堵死了,緊急情況下根本無法逃離?!?/p>
社區和物業接到不少投訴,但上門勸導常吃閉門羹。“她對勸導工作十分抵觸?!焙苫ǔ厣鐓^工作人員說,“拾荒已成為她的精神寄托,不撿,感覺生活就失去了意義?!?/p>
勸導的效果不理想,通知孩子也沒用。樓梯間的廢品還是越來越多。最后在派出所、社區、物業等聯合協調介入下,才清理出了安全通道。“這實在是迫不得已,平時主要還是以勸導為主,極個別情況下才會采取強硬措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