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科普】如何科學喂養嬰幼兒
1~12個月為嬰兒期,涵蓋新生兒期(斷臍至生后28天)。嬰幼兒期良好的營養,不僅是體格和智力發育的基石,更是預防成年慢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保障。鑒于嬰幼兒期生長迅猛,對營養素的需求極高,且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科學喂養以保障嬰幼兒的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

一、嬰兒發育特點
(一)體格發育:
1。 前6個月的嬰兒,體重平均每月增長0.6kg,在頭4至6個月時體重增至出生時的2倍。后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0.5kg。嬰兒體重可按以下公式估算:
- 前半歲體重(kg) = 出生體重 + 月齡 × 0.6
- 后半歲體重(kg) = 出生體重 + 3.6 + (月齡 - 6) × 0.5
2。 足月新生兒平均身長為50cm。在1歲時增長約50%,達到75cm。
3。 頭圍和胸圍:
- 頭圍反映腦及顱骨的發育狀況。
- 胸圍是衡量胸廓及胸肌發育程度的重要指標。
(二) 消化系統發育
新生兒的消化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亦未健全。
1。 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胃賁門的括約肌較為薄弱,而幽門部肌肉相對緊張,因此在吸飽奶后受到振動時,容易導致胃中奶液溢出或嘔吐。胃蛋白酶的活力較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較少,使得消化能力受限,胃排空時間延長。
2。 新生兒的小腸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消化酶的活力相對較差。肝臟分泌的膽鹽較少,導致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能力較弱。
二、嬰兒的營養需求
正常母乳的營養構成及營養素含量是最適宜嬰兒需求的食品。
(一) 能量需求
嬰兒的能量需求包括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能量儲存、排泄耗能,以及生長發育所需。能量的總需求應根據年齡、體重及發育速度來估算。我國營養學會建議,0~12個月嬰兒的能量攝入量為95kcal/(kg·d)。初生兒第1周時約為60kcal/(kg·d),第2、第3周時約需100kcal/(kg·d),第2~6個月時約需110~120kcal/(kg·d),6~12個月時約需100kcal/(kg·d)。
(二) 宏量營養素
1。 蛋白質
嬰兒生長迅速,不僅蛋白質的量按每單位體重計大于成人,且需更多優質蛋白質。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適合嬰兒生長需求。對于蛋白質的需要量,人乳喂養的嬰兒每日需2.0g/kg,牛乳喂養者為3.5g/kg,大豆或谷類蛋白供應時為4.0g/kg。
2。 脂肪
0~6月齡的嬰兒,若每日攝入人乳800ml,可獲得脂肪27.7g,占總能量的47%。我國營養學會推薦脂肪攝入量為總能量的45%~50%。每100kcal嬰兒食品應含脂肪不少于3.8g,且不多于6g(能量比30%~54%)。6個月后,雖添加一些輔助食品,但仍以奶類食品為主,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依然較高,推薦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比約為35%~40%。n-6系列亞油酸及其代謝產物對嬰兒神經、智力及認知功能發育有促進作用。參照母乳中的含量,推薦嬰兒亞油酸提供的能量不低于膳食總能量的3%。

3、碳水化合物:嬰兒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30%~60%。人乳喂養的嬰兒平均每日攝入量約為12g/kg(供能比約37%),而人工喂養的嬰兒攝入量略高(約40%~50%)。4個月以下的嬰兒消化淀粉的能力尚未成熟,但其乳糖酶活性卻高于成人。4個月以后的嬰兒,能夠較好地消化淀粉類食品。若嬰兒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則會在腸內經細菌發酵,產生酸和氣體,并刺激腸蠕動,引發腹瀉。若蛋白質供給不足,則可能導致虛胖和水腫,進而引發營養不良。
(三) 微量營養素
1、礦物質:
(1) 鈣:人乳中鈣的吸收率較高,出生后前6個月全母乳喂養的嬰兒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缺鈣現象。盡管牛乳中的鈣含量是母乳的2~3倍,但其鈣磷比例并不適合嬰兒需求,且吸收率較低。嬰兒鈣的適宜攝入量在6個月前為300mg/d,6個月后為400mg/d。
(2) 鐵:母乳在1~3個月時的鐵含量為0.6~0.8mg/L,4~6個月時約為0.5~0.7mg/L。牛乳中的鐵含量約為0.45mg/L,低于母乳,且吸收率也遠低于人乳。嬰兒在4~5個月后急需從膳食中補充鐵,如通過強化鐵的配方奶、米粉、肝泥及蛋黃等食物。我國推薦6月齡以上嬰兒每日鐵的適宜攝入量為10mg。
(3) 鋅:母乳喂養的嬰兒在前幾個月內可利用體內儲存的鋅,通常不會出現缺乏現象,但在4~5個月后也需要從膳食中補充鋅。肝泥、蛋黃、嬰兒配方食品是較好的鋅來源。我國推薦0~6月齡嬰兒鋅的RNI為1.5mg/d,6月齡以上為8mg/d。
(4) 碘:嬰兒期碘缺乏可導致以智力低下、體格發育遲緩等為主要特征的不可逆性智力損害。因此,孕婦和乳母應食用碘強化食品,以預防新生兒及嬰兒出現碘缺乏病。
其他礦物質,如鉀、鈉、鎂、銅、氯、硫及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機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母乳及牛奶喂養的健康嬰兒通常不易缺乏這些礦物質。

2、維生素:
膳食均衡的乳母,其乳汁中的維生素一般能滿足嬰兒的需要。用非嬰兒配方奶喂養嬰兒時,則應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
(1)維生素A:用母乳喂養的嬰兒一般不需額外補充。牛乳中的維生素A僅為母乳含量的一半。用牛乳喂養的嬰兒需要額外補充大約150~200ug/d維生素A。補充維生素A時應適量,過量補充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出現嘔吐、昏睡、頭痛、骨痛、皮疹等癥狀。
(2)維生素D:人乳及牛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均較低,從出生2周到1歲半之內都應添加維生素D。嬰兒每天維生素D的參考攝入量為10ng(400IU)。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較少,給嬰兒適量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魚肝油或維生素D制劑及適當曬太陽,可以預防維生素D缺乏所致的佝僂病。
(3)維生素E:維生素E缺乏可引起溶血性貧血、血小板增加、及硬腫癥。我國2000年修訂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嬰兒的維生素E適宜攝入量為3mg維生素E當量/d。膳食中不飽和肪酸增加時,維生素E的需要量也增加。人乳初乳維生素E含量為14.8mg/L,過渡乳和成熟乳分別含8.9mg/L和2.6mg/L。牛乳中維生素E含量遠低于人乳,約0.6mg/L。
(4)維生素K:新生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腸道細菌合成維生素K較少,容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癥(出血)。母乳喂養的新生兒較牛乳或配方食品喂養者更易出現出血性疾病。因此,對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出生初期要注射補充維生素K。長期使用抗生素時,應注意補充維生素K。
(5)維生素C:母乳喂養的嬰兒可從乳汁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牛乳中維生素C的含量僅為母乳的1/4(約11mg/L),又在煮沸過程中有所損失。因此,純牛乳喂養兒應及時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如橙子、深綠色葉菜汁或維生素C制劑等。我國2000年制定的嬰川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為40~50mg/d。(來源:渠縣人民醫院)
猜你喜歡
- 【營養科普】懷孕后如何安排營養膳食?
- 評論() | 分享03月04號 17:12
- 達川區翠屏街道:聚力摸排“握手樓” 篤行整治保安全
- 評論() | 分享03月04號 17:11
- 從田間到餐桌—— “椿”風十里 吹響大竹“香椿”振興曲
- 評論() | 分享03月04號 17:11
- 達州文旅女神專屬福利,寵愛獨一無二的你!
- 評論() | 分享03月04號 12:03
- 扛牢“頭雁之責” 再上“百億臺階” ——寫在2025年宣漢縣“兩會
- 評論() | 分享03月04號 11:24
- 達川區翠屏街道:以心迎新,開啟社區工作新征程
- 評論() | 分享03月03號 15:57
- 達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文勝到達州開放大學調研
- 評論() | 分享03月03號 15:25
- 競技達州 | 2025年全國青年女子曲棍球錦標賽在達州舉行
- 評論() | 分享03月03號 15:23
- 總投資7.9億余元!麻柳鎮這個省重點工程力爭今年12月底……
- 評論() | 分享03月03號 15:17
- 吳燕督導道路運輸安全工作
- 評論() | 分享03月03號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