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校園:一所學校的靈魂傳承
7月1日,達州市第一中學校(以下簡稱“達一中”)校園內人頭攢動,前來咨詢下學期高一報名的家長絡繹不絕。在喧鬧的人群中,遇到了一個特殊的家庭——龍渠和她的兒子。他們一家三代,跨越六十余年光陰,都與這所百年老校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龍建林
寒門學子的燭光與恩師的情義

1963年,瘦弱的龍建林以優異成績考入達一中高中1963級1班。據時任該班班主任的劉景篙老師回憶,“龍建林入學時個子瘦弱,看上去身體不是很好,家庭經濟困難,寒冬時節,他衣衫單薄地坐在教室里,連每月4元5角錢的伙食費都莫法繳納”。
“我查看檔案才知道他的家庭處境。”劉景篙說,當時助學金按規定只能發給貧下中農子弟,但他力排眾議,破例為這個“成分不好”的少年爭取到補助。這份溫暖支撐著龍建林完成學業——他常在周末步行到鐵山挑煤賣錢,母親則靠給人洗衣補貼家用。
高考放榜,成績優異的龍建林本應進入重點大學,但家庭出身再次成為攔路虎。劉景篙在學校黨支部會議上極力爭取:“他是個勤奮老實的好苗子!”可惜最終仍未能如愿。龍建林只能報考三類師范院校,進入四川師范學院(現四川師范大學)化學系學習。
畢業后,龍建林被分配到開縣(現重慶開州)的一所偏遠鄉村中學。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他成了“全能教師”:沒學過醫卻要當校醫給學生打針;買書自學,當氣象預報員;甚至親手刻蠟紙印試卷。“父親刻的字方方正正、遒勁有力,就像他的為人。”女兒龍渠輕撫著父親遺留的筆記說。高考恢復后,龍建林又先后在南門中學、城家中學、開縣中學任教,所教學生化學成績在萬縣地區年年名列前茅。“他生前總是將達一中老師的好放在嘴邊,成為老師后,他兢兢業業,將劉老師帶給他的溫暖又帶給他的學生,唯恐愧對師恩。”龍渠說。
當達縣師范專科學校(現四川文理學院)籌建化學系時,龍建林被恩師劉景篙推薦調入。擔任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后,他更是將實驗室當作第二個家。為準備教學實驗常熬到深夜是常態,胃病發作時就啃個面包充饑,第二天還要堅持給學生上課,身體因此越來越差。龍建林一生勤勉,默默奉獻,劉景篙評價他:“忠于教育事業,勤奮學習,善待他人,是為教育事業奮斗終身的楷模。”
2022年寒冬,79歲的龍建林在病床上掙扎著撥通了恩師劉景篙的電話,用盡力氣說出最后一句話:“謝謝老師……”后半夜凌晨一點,他再次嘗試撥打,但劉老師未能接到。次日清晨,當劉景篙回撥過去時,電話那頭已永遠寂靜無聲了。
龍渠
務實學風與嚴謹師風的烙印

1993年,龍建林的女兒龍渠從達一中高中畢業。彼時,達一中只有朝陽路老校區。記憶中,達一中的學風純粹得靠攏神圣:“心無旁騖,只有學習。晚自習的老師會免費主動輔導,打個招呼就進教室加課。”教室里連風扇都沒有,但6個平行班300多名學生,個個眼里有光。
“初中班主任老師教數學,非常嚴謹,很認真負責。”龍渠回憶,班主任會在中考前統一保管全班準考證,“考試前發給我們,考完就收回去,以防學生丟失或遲到”;他時常走路去家訪,與家長溝通學生情況。提及老師們的專注,龍渠笑著比劃,“粉筆灰落滿他肩頭的樣子,我現在都記得。”不僅是班主任,所有的任課老師都及其負責。自習課時,老師們會主動“加餐”,彼此間打個招呼就走進教室開講,不為報酬,只為學生能多學一點。“他們沒得‘放水’的概念,總是認認真真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日復一日。”
這種一絲不茍、務實認真的精神深深烙刻在龍渠乃至整個班級學生的心里。“我們班同學都非常務實,不做‘花架子’。”龍渠說,當年,班上多人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方交通大學(現北京交大)、四川大學、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等名校。即使未考上的同學,復讀一年后,也漲了100多分甚至200分,最終考入上海財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
龍渠認為,達一中賦予學子最寶貴的財富,是“務實求真、勤奮努力”的品質和扎實的文化素養。“一個人具備了基本的優良品質,走到哪里他都不會差。”這種影響也貫穿于她的職業選擇和教育理念。后來在四川文理學院工作期間,她始終堅持務實和“利他”原則,培養的學生多人入選“青馬工程”并考取碩士、博士,在更高的平臺繼續奮斗。
李梓檬
開放環境中的變與不變
一家三代人求學軌跡的交匯點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龍渠的兒子李梓檬考入達一中初中。此時的達一中已有新校區,綠樹掩映下矗立著現代化教學樓,龍渠記憶中朝陽老校區“磚樓黑板”的景象恍如隔世。
“兒子有點貪玩,和當年死讀書的我們不一樣。”龍渠坦言,兒子成長于信息爆炸、誘惑眾多的時代,環境已與父輩大不相同。

龍渠的教育觀深受父輩影響:不過度糾結分數,更看重孩子走在人生正確的軌道上,具備基本文化素養和健全人格。
基于兩代人的深切信任,她毫不猶豫將兒子送進達一中。在“衡水”模式盛行的當年,達一中依然保持著百年老校的包容與從容,“張弛有度”的校園氛圍,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孩子留出了寶貴的成長空間。
盡管時代變遷,但達一中老師們的認真負責卻一如往昔。兒子就讀期間,初中、高中兩位班主任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初中班主任冉麗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兒子對她充滿敬意。一次路上偶遇,平時有些散漫的兒子鄭重地向冉老師鞠躬,這讓龍渠深受感動。疫情網課期間,高中班主任祝必念展現了極強的責任心,“每天清晨六點就開始在微信群點名,督促大家學習。”班里的學生們親切地稱他“大師”。
如今,達一中的校園面貌已然巨變。然而在龍渠一家心中,更為珍貴的是那些未曾改變的傳承——那份讓平凡學子獲得尊嚴的力量。
龍渠望著操場上奔跑的身影,輕聲說:“我總對兒子說,達一中教會我們最寶貴的是,教育從來不是流水線,好的學校要像大地——讓松樹挺拔,讓苔花綻放,讓每粒種子都活出自己的氣象。”
校門外,絡繹不絕的咨詢家長印證著這所百年老校的吸引力。(來源:達州融媒)
猜你喜歡
- “問題清單”變“履職清單”宣漢縣把學習教育成果化作實實在在的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5:37
- 燃教學智慧 綻盛夏芳華——達川區三里小學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21
- 立品格根基 育時代新人——達川區逸夫小學開展2025年品格教育教師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17
- 第22期“巴山社區大講堂”走進達州高新區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14
- 四川省達縣職業高級中學舉行2025屆畢業生表彰大會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08
- 達州市職業高級中學召開2025年春季學期班主任工作總結會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05
- 達縣職高教師汪麗榮獲市青年教師風采大賽一等獎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4:01
- 達州公安:兩個“五小時”彰顯為民擔當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3:58
- 省教育廳副廳長馮永剛到四川省達州中學調研基礎教育工作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3:54
- 梁磊主持召開全市2025年第二季度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和耕地保護工
- 評論() | 分享07月07號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