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始,萬物生。4月8日上午,“彝鄉春事·祈福開耕”越西縣普雄鎮首屆開耕節在普雄鎮舉行。作為“嶲州花事·詩意田園”越西縣2023年鄉村旅游春季主題活動的收官之作,活動依托普雄鎮壯觀的五彩梯田農業景觀和彝族特色文化,通過“民俗+文化+農事+節慶”,全方位、沉浸式展現普雄鎮彝族特色農耕文化和傳統文化之美,讓游客體驗農文旅融合樂趣,感受傳統農耕文化魅力,激發鄉村旅游新活力。

五彩梯田鬧“開耕”
彝族風情充盈農耕文化內涵
隨著耕牛下田,開啟春耕第一犁,越西正式拉開春耕的序幕,將生活的期盼根植于沃野之上。“開耕節”,意為一年春耕開始,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越西仍保留著開耕的傳統,當地村民會選擇吉日良辰作為“開耕節”,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開耕節當天,大家載歌載舞,沉浸在歡慶的海洋里,這是一場獨具特色民族風味的開耕節,處處彌漫著原生態彝族風情。在曠野春色里,畢摩帶領著彝家兒女開啟轉山儀式,并進行開耕祭祀祈福,祈求平安順利、歲稔年豐。


我國有上千年的農耕文化,自古以來牛以耕耘為主。祈福儀式結束,村民牽著耕牛緩緩下田,沿梯田進行耙田犁地,開啟春耕第一犁,寓意春耕開啟,策勵耕種,祝愿禾黍飄香。穿戴特色民族服飾的彝族婦女們背著青苗,沿著田埂一邊誦唱、一邊插秧,組成一道戴春播種的靚麗風景線。

一個個精彩的非遺節目表演也讓人目不暇接,贊聲不絕。彝族姑娘們手撐黃傘,身穿節日盛裝跳起舞來;月琴、口弦、竹笛等民間傳統非遺樂器也輪番上陣,在當地非遺傳承人的演奏下,一曲曲悅耳動聽的音樂,為這個熱鬧的春日增添了詩意的氣息……

賡續千年農耕文明
解鎖越西農文旅發展新密碼
越西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富,山水田園風光秀美,農業資源更是得天獨厚。越西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優勢,以全域旅游規劃統攬農業、工業、交通、集鎮、村居建設,推動各類產業園區、景區、特色村落功能完善,提升品質,持續打造田園藝術景觀、大地景觀等,不斷構建完善旅游發展新格局。

航拍五彩梯田
作為越西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點之一,普雄五彩梯田被譽為“成昆線上最美梯田”,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規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形成了“層層疊疊上遠山,蜿蜒逶迤繞云間”的美景。千百年來,在五彩梯田里,村民們挖田、刨地、耕田、插秧,賡續著千年農耕文明,表達著崇尚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這些年,普雄鎮緊抓鄉村振興機遇,稟賦地理和人文資源,圍繞彝族傳統文化、成昆鐵路文化和特色農耕文化,不斷探索“農業+旅游”發展模式,通過非遺名目“彝族嘗新米節”,擦亮普雄鎮農耕文化名片。今年,普雄鎮以此次“首屆開耕節”為契機,與“嘗新米節”形成春耕、秋收的鏈接融合,打造越西農文旅品牌IP,以文化賦能農業和旅游,構建敬農、愛農、助農的良好社會氛圍。(越西縣文廣旅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