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4月5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民政廳獲悉,受傳統風俗影響,今年清明祭掃高峰有所提前,3月20日、21日、25日、26日四天,全省祭掃人數超過90萬人次。3月20日至4月5日,全省各公墓共接待240萬人次掃墓祭祖,其中清明節當天約15萬人次。

  綠色祭掃成主流 全省每年提供2000個左右生態葬墓位

  清明節前后,各級民政部門全力保障各公墓祭掃服務,實現了“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目標。各地公墓營造綠色文明祭掃環境,提供的“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網絡祭祀等綠色祭掃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大家紛紛采取敬獻鮮花、擦拭墓碑、書寫信箋、網絡祭拜等綠色低碳祭掃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追思,綠色殯葬理念深入人心。

  4月3日,巴中市在巴州區、南江縣等5個縣(區)經營性公墓同步舉行第二屆節地生態集中安葬活動,432位逝者以節地生態安葬的方式魂歸大地,與鮮花共眠,與青山相伴。

  “父親生前就希望死后實行生態葬,家里人都非常支持。這次節地生態安葬,滿足了老人生前的遺愿?!笔耪呒覍俅砝钆空f,這種方式不僅節約土地資源,也減少了空氣污染,更加綠色環保。

  生態葬是指逝者遺體火化后,通過“草坪葬”“水葬”“樹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處理骨灰,具有環保、節能和成本低等特點,是一種節約環保的葬禮。

  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是全國率先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戶籍人口全覆蓋的省份之一,在生態安葬方面,四川每年免費捐贈生態墓(格)位2000個左右,到今年全省已提供了1.4萬多個免費生態墓(格)位。部分地區還出臺獎補政策,對選擇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的家庭給予1000—3000元一次性獎補。

德陽市龍井公墓舉辦公益花葬活動。資料圖德陽市龍井公墓舉辦公益花葬活動。資料圖

  優化服務 多舉措滿足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需求

  為了做好群眾祭掃服務工作,今年2月,民政廳就印發通知,對做好2023年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服務安全管理工作進行統籌部署,并召開全省清明節安全祭掃工作視頻會議,督促各地扎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做好祭掃服務保障工作。

  同時,狠抓祭祀防火。按照省森防指要求,加強對林牧區公墓、集中埋葬點的排查整治,消除火災風險隱患。各地充分發揮“兩點一哨”作用,加大重點地段巡查巡護頻率,杜絕無關人員和火種進山入林,堅決守住山、看住林、管住火。加強與公安、應急、城市管理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合力確保祭祀安全。

  優化服務保障。開展殯葬系統“優質服務月”活動,推出祭掃公交專線、免費清潔工具、代為擦拭墓碑、公益生態葬活動等多項便民服務,高峰時段增設服務窗口、延長服務時間,多舉措滿足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需求。強化宣傳引導。發揮“五社聯動”機制作用,組織社工、志愿者1萬余人次,深入中心廣場、車站、鄉鎮、社區,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48萬余份,開展政策宣講370余次,組織節地生態安葬公益活動36場,普及殯葬知識,大力倡導厚養薄葬、文明治喪、綠色祭掃等殯葬新風尚。

  民政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