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到202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較2024年提高5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每年新增100萬左右。
進一步細化這一總量目標,《方案》明確從“圈群市縣”四個層次來科學規劃人口布局。
具體來說,到2028年底,成都都市圈城鎮常住人口近2400萬、占全省城鎮常住人口45%左右;綿陽、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省域經濟副中心和區域中心城市樂山城鎮常住人口1700萬左右、占全省城鎮常住人口30%左右;具備一定人口規模、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化率較低的潛力縣(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左右。
《方案》提出,從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縣城集聚人口功能、高質量建設成都都市圈、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等方面著力。
就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來說,四川將從增強城鎮產業吸附農業轉移人口能力、構建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滿足安居需要等方面發力,從而實現穩定1500萬左右省內轉移就業農民工,力爭年新增省內農業轉移人口35萬左右等目標。
在提升縣城集聚人口功能方面,四川將通過引導縣(市)參與打造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民生項目,開展縣城精修細補專項,推進開發區整合優化等途徑,進一步提升縣域產業集聚和縣城功能,加快突破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
同時,《方案》提醒,要注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強化資金多元投入保障,比如用好“技改貸”等政銀(擔)信貸產品,實施縣城城鎮化建設融資提升行動等。
去年,成都都市圈GDP占全省近一半,其建設發展備受關注。《方案》提出,要將其打造為新型城鎮化標桿。
具體來說,四川要通過推動成都轉型發展、強化德眉資服務配套和產業承接能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措施,加快形成中心至外圍梯次分布、鏈式配套、緊密協作的產業布局,構建極核引領、軸帶串聯、多點支撐的網絡化都市圈空間發展格局。
此外,四川還將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等內容,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