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徐莉莎 李強 李蕾
一到夏天,很多人喜歡呼朋喚友去河邊踩水。在不少地方,攔河而建的魚鱗壩成為新晉野生“網紅打卡地”。
作為一種水利工程,魚鱗壩一般是指建在河道上的一種堤壩,在堤壩下游一側是排列整齊卻又密布的疊水緩坡,就像一片片魚鱗,故而得名。
四川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魚鱗壩一般是建在中小河流之上,通過修建低壩來攔截部分河水,同時又能讓水流漫過堤壩流向下游。
在枯水期,魚鱗壩的作用是攔蓄部分河水,可供灌溉等使用;在汛期洪水到來時則起到消力的作用,可減少洪水對河道的沖刷。“作為水利工程設施,之所以建成魚鱗狀,應該是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考慮到了它的美觀性?!鄙鲜鲐撠熑吮硎尽?/p>
四川在線記者查閱信息發現,其實國內很多城市或者景區都會專門建造魚鱗壩,供游客觀賞、游玩,特別是夏季,有些還成為了所謂的“網紅打卡地”。
然而,中小河流的特點就是枯水期水量較小,而在汛期河水受降雨影響,容易陡漲陡落,沒有規律且很難監測到。“如果沒有強化管理,加上汛期降雨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導致河水陡漲給涉水人員造成危險。”上述負責人說。
那魚鱗壩該不該成為旅游景點?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程曉陶表示,“魚鱗壩原本的確是作為水利工程而修建的,不是景點,非汛期絕大多數情況在魚鱗壩上玩耍是沒問題的,因此也很難強制約束市民不進行涉水活動。但是在汛期的時候,人們應該具有風險意識,保持時刻警惕,切莫心存僥幸下河玩耍?!?/p>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水利)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汛前和汛期,水利、氣象以及水文部門多次發布防御要求,要求各地加強水利工程巡查值守,特別要關注強降雨區域內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災害防御。
據悉,近期川西高原東南部、攀西地區、盆地西部、北部部分山溪溝及中小河流因局部強降水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風險區域內的人員要注意遠離溝谷、山溪,不要下河戲水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