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蕓涵
川觀新聞記者8月9日獲悉,四川省教育廳等十二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2023年,各地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預防機制、發現機制、查處機制基本建立,部門和地區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基本完善,隱形變異違規培訓態勢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6月底前,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防范治理長效機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態勢持續向好,隱形變異違規培訓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確保“雙減”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如何防治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實施意見》明確了20項重點任務,具體如下:
健全預防體系,加強源頭治理
全面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充分發揮社區(村)的綜合管理功能,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增加定期排查、動態巡查頻次,防止藏匿在住宅小區、酒店、咖啡廳等場所開展違規培訓。壓緊壓實屬地招聘網、家教網等網站平臺和第三方軟件發布信息內容的主體責任,嚴禁發布“一對一”“眾籌私教”“家庭教師”等校外培訓招聘需求信息和培訓信息,嚴禁違規開展線上培訓。
密切關注已注銷或已轉型機構,嚴防已注銷機構“假注銷、真運營”,繼續開展學科類培訓;嚴防非學科類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裁減人員清單,強化裁減人員就業幫扶,依托行業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加強崗位籌集,多渠道提供就業服務,防范個人違規開展培訓。
加強對托管服務、中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教育咨詢等相關機構和公司開展業務的監管,加強招生入學等重要節點的提醒提示和檢查巡查,嚴禁以托管、咨詢名義開展學科類培訓。督促各級家政服務行業商(協)會規范家政服務企業行為,要求家政服務企業不得將校外培訓納入家庭服務,嚴禁出現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為,嚴防以“家政”為名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
完善發現機制,消除盲區死角
緊盯違規培訓多發的商務樓宇、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場所,緊扣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等重要時段,緊抓已轉型或注銷的原學科類機構、曾被查實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非學科類機構、可能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托管機構或個人等重點群體,聚焦以“一對一”“住家教師”“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以及各類冬夏令營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等重點問題,部署排查檢查和專項治理,不定期開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
嚴查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上培訓、線下培訓機構開展線上培訓和其他未取得資質的機構(個人)開展線上培訓等違規行為,加大對違規提供網絡服務的機構、個人和網絡運營者的查處力度,及時處置各類違規問題,定期通報違規線索。
綜合研判分析本地曾經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機構或個人類型,分類建立重點防范工作臺賬,設置“紅牌”“黃牌”警示標識,并根據處置情況每月做好一次入賬出賬,實行動態管理和銷號管理。
加大查處力度,確保整治實效
強化校外培訓違規行為的監管執法職責,將隱形變異培訓查處擺在校外培訓執法工作突出位置。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完善隱形變異培訓執法聯動機制,凝聚部門合力,及時會商案件查處工作,形成協同辦案、閉環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問題預警提示、投訴接收、跟蹤辦理、結果反饋工作機制,強化全流程閉環管理。對違法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機構和個人,按照“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原則,依法依規嚴肅處罰。對證照齊全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行為,在實施處罰的同時要在機構年審年檢時同步予以體現;對證照不全的“黑機構”“黑家教”要聯合相關部門堅決取締。
緊盯寒暑假、法定節假日、周末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有償補課專項督查。對課堂內容課外補、打擊報復不參與有償補課學生等嚴重違紀、敗壞師德的人員進行嚴肅處罰。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的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定期通報發布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