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快遞公司對保價設上限
理賠均需提供有效價值證明
快遞保價賠付中,消費者和快遞公司的爭議點主要是賠付金額和保價金額差距過大。
對此,記者通過采訪、查詢多家快遞公司保價服務后了解到,快遞保價服務的背后,其實有著非常細化的賠付規定,但相關內容需要用戶手動點開,且條例繁多,容易被用戶忽視。
如順豐寄件頁面,記者發現專門設置了保價欄,并提示“未保價物品最高賠7倍運費”,下方則有保價自定義選擇。點擊“自定義物品價值”后,即可看到保價說明,列舉了理賠規則、保價費用計算規則等。

順豐郵寄頁面提示保價信息
其中,規則第一條顯示,“保價快件,按照實際價值損失賠償(物品損壞可以維修的,在保價金額的限額內賠償維修費用),請按照貨物價值足額申報價值并支付費用,理賠時請提供真實有效價值證明(如發票、合同、付款憑證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理賠規則還表示,“如您無法證明托寄物品的實際價值,順豐將全額退還您的保價費用,按照未保價快件進行賠償。”此外,順豐還表示,客戶希望保價金額大于50萬時,以收派員與客戶確認的保價金額為準。
申通快遞在保價上聲明,保價快件的實際價值不超過人民幣2萬元。若快件毀損滅失的,由快遞服務單位在約定保價價值內按實際損失賠償;若賠償不足保價價值的,可按比例退還保價費。

待取快遞
中通快遞的保價申報價值給出了3萬元的上限。對于價值超過3萬元且不能拆分的整體物品,中通快遞暫無法提供保價服務。此外,賠付時需提供真實有效價值證明。
圓通速遞要求交寄的快件單票價值不超過3萬元,理賠時同樣需要提供真實有效價值證明。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順豐的很多服務,具有高附加值,他們的保價客戶會比較多。而通達系的客戶主要是電商客戶,買通達系保價的相對會少很多。
受損快遞如何定價是難點
協商無果可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保價事件,其實是整個快遞產業當前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保價一直以來都是整個產業所面臨的共性問題。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之中,伴隨著快遞的量越來越大,必然會出現一些損耗或者丟失的現象。因此,寄送貴重物品時,保價會成為必然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即使消費者使用了保價,往往也會面臨一個問題,這就是快遞的損失到底該如何進行判定?如果說快遞是完全丟失,而且消費者又選擇了保價的話,在保價金額之內,理論上快遞公司都有必要進行全額的賠付。但還有很多情況是快遞在寄送過程中出現破損,那么破損的損失如何定價?
江瀚認為,這就是當前市場的難點,即市場上缺乏一個公允的第三方機制對這種破損進行定價,“其實當前中國快遞業發展可能更需要的是出現一個真正有信譽的中介平臺或監管平臺。”
快遞的保價賠付,法律上又是如何規定的呢?消費者遇到這樣的情況,如何維權?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太琨律創始合伙人朱界平律師。他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保價的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此外,朱界平提到,由于郵件的實際價值和在郵件部分損毀的情形下,對郵件的價值雙方往往會發生爭議。此時就需要進行鑒定才能確定,但鑒定的費用、以及糾紛解決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可能都比較高,導致消費者對維權望而卻步。
如果遇到快件損壞等情況,朱界平建議,第一是要收集好物品損壞的證據,拍照、錄像等方式來固定證據。然后向快遞公司主張權利,如果解決不好,可以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同時,朱界平還表示,對于貴重物品,從目前的法律規定來看,建議不要通過郵寄或郵寄時要做更好的保護措施。郵寄貴重物品也需要保存好價值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