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凌晨4點過,張燕完成了最后一批核酸檢測任務,走出實驗室,她如釋重負地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笑容。經過十余天的奮戰,成都又慢慢恢復了往日的煙火氣。回到酒店簡單洗漱后,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她又踏上了返回西昌的路程。

  張燕是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的一員,8月23日,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攜帶涼山州氣膜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全套設備,從西昌出發前往南充支援核酸檢測工作,9月1日又轉戰成都,直到今天結束支援任務返回。28天來,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在南充、成都兩地共完成核酸檢測超過93萬管(其中成都73萬管),累計覆蓋約888萬人次。

▲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

  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她一個月沒回家

  9月19日上午10點,結束了成都支援工作的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踏上了返程,下午6點順利到達涼山西昌市。涼山州雷波縣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張燕離家已經快一個月了。

  8月22日下午,張燕接到通知稱,需要派人前往南充支援核酸檢測工作,預計去一周左右,得知這一任務后,張燕想都沒想,立即回復:“我去!”8月23日,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攜帶涼山州氣膜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全套設備抵達南充市,并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檢測人員混編組建氣膜方艙核酸檢測隊,開始了核酸檢測工作。因成都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9月1日,涼山州氣膜方艙實驗室及全體隊員轉戰成都市支援。

  支援期間,張燕主要負責擴增室里的工作,這里是核酸檢測采樣標本的最后目的地。當標本制備完成進入擴增區后,他們進行核酸擴增,等待檢測結果出來,接著審核報告、上報數據等,每一個環節,張燕都要嚴謹細致,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懈怠。如果發現結果異常,還要重新復核,因此他們工作的時間比別人要長一些,總是最后一個走出實驗室。8月24日,支援的第二天,恰逢張燕的生日,當天晚上她8點進倉,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才結束工作,忙了一個通宵。走出實驗室時,她全身都已經濕透了,“熱得很!空調打開了都沒有用。”張燕記得剛進入實驗室時,空調開著還覺得有點冷,當標本制備完送過來上機擴增時,儀器要散熱,成千上萬的標本陸續上機,室內溫度不斷升高,熱得心慌。大家的衣服都濕透了,汗水沿著手套不斷流出來。

▲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

  而這28天來,無論在南充還是成都,像這樣的夜還有很多。9月19日凌晨4點過,張燕完成了最后一批核酸檢測任務,回到酒店簡單洗漱后,她又踏上了返回西昌的路程。“來了這么多天也沒機會在成都逛一逛,等以后疫情結束,我一定要再來成都吃各種美食。”張燕說,以前每次來成都都是工作,待上一天兩天,沒有機會去好好看一看這座城市,她表示下次再來成都時一定要彌補上這些遺憾。

  支援南充、成都兩地,共完成核酸檢測超過93萬管

  26歲的莫洛伍牛莫來自涼山州疾控中心,她是一名黨員,“95后”的她沒有畏懼,主動申請加入到了抗疫一線的工作中。支援期間作為檢測組重要成員,在氣膜方艙實驗室提取區負責核酸檢測工作,同時兼職支援隊數據統計和信息撰寫工作,在為期28天的支援中,每日在完成高強度的大量核酸檢測工作后,利用僅有的休息時間始終堅持每日收集全體隊員的工作日志和照片,經常連夜撰寫并報送支援隊工作動態信息,即使是通宵檢測工作后也是如此。

  “每天不是在實驗室提取核酸,就是在酒店里撰稿。”莫洛伍牛莫說。這次的經歷讓自己有很大的成長和進步,收獲滿滿,也深切體會到了作為醫務人員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這個年紀應有的擔當。

▲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

  記者了解到, 8月22日,涼山州抽調61名實驗室檢測人員和5名實驗室保障人員,攜帶涼山州氣膜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全套設備緊急奔赴南充支援。8月23日,抵達南充市后,涼山核酸檢測支援隊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檢測人員混編組建氣膜方艙核酸檢測隊,進行核酸檢測工作。因成都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9月1日,接到四川省應急防控指揮部緊急通知,涼山州氣膜方艙實驗室及全體隊員轉戰成都市支援。9月6日,因上海市等多地省外支援力量到達成都市,涼山出現疫情,省級應急防控指揮部對支援資源再部署、再整合,在涼山支援隊抽調25名核酸檢測隊員撤回涼山州,剩余36名隊員繼續開展支援。28天來,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在南充、成都兩地共完成核酸檢測超過93萬管(其中成都73萬管),累計覆蓋約888萬人次。

  在成都支援期間,當地政府給予了支援隊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并肯定了大家在抗疫一線的辛勤勞動和付出,以及在檢測工作中的專業與擔當,表達了對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的感謝與敬意。隊員們表示,在新冠疫情中堅守一線是每一個醫務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義不容辭,會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保質保量完成每一次的檢測任務。

  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圖據涼山州核酸檢測支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