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季,難道再見。一家親,后會有期!”9月11日,結束為期一年在重慶的工作,省經信廳規劃與產業政策處副處長張鐘月在微信朋友圈寫下感言,并配有上下班路上的街景、工作場景以及和重慶同事參加活動的照片。“過去一年的工作生活經歷都濃縮在這幾張照片中了,還有一生難忘的‘川渝情’。”張鐘月說。
去年,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包括張鐘月在內的51名四川干部和50名重慶干部開展了互派。日前,首批互派干部已結束相關工作。
首批互派干部在推動“雙圈”建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從互派工作中收獲了什么?
談經歷用“實干”推動“雙圈”建設
“有一種責任叫作奮斗,有一種情懷叫作擔當,有一種情感叫作感謝。”9月14日,首批川渝互派年輕干部掛職總結暨第二批動員會上,掛職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的四川赴渝工作隊領隊李明騄有感而發。
回顧過去的一年,李明騄認為,互派干部們用“實干”推動了“雙圈”建設。
“重大規劃方案編制方面,互派干部參與7項國家部委編制規劃,13項兩省市共同編制規劃或建設方案編制工作進展順利;重大平臺建設方面,互派干部全面深度參與并牽頭編制完成6個平臺方案;重大項目建設方面,67個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與此同時,互派干部圍繞產業合作、民生事務通辦、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合作共建事項開展調查研究,并在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商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工作方案和規劃。”李明騄介紹,推動“雙圈”建設第一年,互派干部將“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緊密結合,夯實川渝協同發展的基礎,產生了“1+1>2”的效應。
資陽市婦聯副主席李祖蓉在重慶市大足區掛任政府辦副主任一年。在她看來,互派是一次見證戰略變策略、思路變出路的經歷,如何把國家戰略部署細化、具體化是互派干部思考探索的重點。“資陽、大足兩地需加大協作,推動中部崛起,我有幸參與《共建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合作備忘錄(2021—2023年)》等文件的制定,同時思考撰寫了《關于規劃建設大足安岳旅游大道的建議》。”李祖蓉說。
互派期間,張鐘月與重慶經信委相關同志“互換”崗位。她認為,在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方面,這樣的“換位”起到“黏合劑”作用。
“推動‘雙圈’建設,產業協同是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兩地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互派干部的工作讓兩地加深了解、加大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推動產業發展同向發力。”張鐘月介紹,互派期間,她參與撰寫川渝制造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理論文章,參與制定《川渝汽車產業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工作方案》,并參與舉辦成渝地區八方協同建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大會、中國(成渝)美食工業博覽會等活動,“這些都是推動兩地產業協同發展的務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