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累于SQM股權收購,天齊鋰業2019年巨虧59.83億元,超過此前三年公司的凈利潤總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繼續虧損11.03億元,并且預計全年仍然會虧損13.6億元至22.7億元。如果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在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后有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兩次海外豪賭,前者成功后者當“接盤俠”
在收購智利SQM之前,天齊鋰業曾經有過非常成功的海外并購,2014年利用資本杠桿,斥資50多億元完成收購澳大利亞泰利森公司。泰利森擁有全球品位最高的鋰輝石礦,正是這筆收購讓天齊鋰業掌控了國內鋰資源供應的話語權,成為電池級碳酸鋰的行業標準制定者。
當年,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在并購完成后曾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公司面臨生死關頭,無論如何也要去搏一下。”天齊鋰業曾與泰利森是多年合作伙伴,但美國洛克伍德公司2012年宣布將收購泰利森。蔣衛平認為泰利森一旦被別人收購,天齊鋰業將完全喪失話語權,徹底淪為低質的加工企業,于是決定發起反收購。
同時,國家有關部門考慮到中國鋰產業可能面臨的危險局面,也紛紛為天齊鋰業大開綠燈。短短兩個月,海外收購需要的審批程序全部完成,最終天齊鋰業在中投公司的協助下,成功完成對泰利森的收購,并讓天齊鋰業坐穩了國內鋰業第一的寶座。

兩年后,從海外并購中嘗到甜頭的天齊鋰業又瞄上了智利SQM公司。鋰資源在自然界通常以兩種形態存在:鋰礦和鹽湖。在全球鋰礦里,品位最高的就是澳大利亞泰利森的礦山;而鹽湖最好的鋰資源大多集中在南美,特別是SQM旗下的智利阿卡塔馬鹽湖,一直是全球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鋰鹽湖。
對于鋰業巨頭們來說,地球上的鋰資源相對有限,能掌握優質、核心的資源,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競爭力。天齊鋰業在并購泰利森成功之后,也希望復制這種成功,再進一步成為全球最大、最優質的鋰資源和鋰鹽供應商。
但遺憾的是,天齊鋰業沒踩準時間節點,或者說操之過急——幾乎就在全球鋰鹽價格處于巔峰時,做出了收購智利SQM公司股權的決定,不幸成為強周期行業的高位“接盤俠”。這導致了公司要花更多的錢,沒有錢就大舉向銀行借錢,結果債臺高筑,光利息都是驚人的數字,每年高達10多億元。
事實上,天齊鋰業近兩年的嚴重虧損,均與沉重的財務負擔有直接關系。兩次海外大手筆收購,都是高杠桿“豪賭”,給公司帶來了沉重的壓力。財報顯示,2020年公司財務費用高達20.2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仍然高達12.86億元。天齊鋰業也承認,公司降杠桿、減負債工作不達預期,今年又疊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導致流動性壓力進一步加大。
2014年海外收購泰利森,天齊鋰業賭對了;2018年海外收購智利SQM,卻不小心成為“接盤俠”,讓天齊鋰業背上了沉重債務。今天的困境,皆因高價收購SQM而起,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不知道天齊鋰業還敢不敢豪賭?蔣衛平會不會為當初的決定后悔?
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曾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優質鋰礦和鹽湖資源稀缺,交易機會是有限的。當時也是因為反壟斷審查要求,SQM股權需要剝離,才產生了難得的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