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何嘉琦 剪輯 陳馨一
根據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預測,預計3月26日至3月29日前后,受西路冷空氣傳輸影響,四川將出現一次沙塵天氣過程。3月27日,成都沙塵天氣相關話題沖上全國熱搜,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擔心外出防護問題。
27日,川觀新聞《醫本正經》欄目組采訪了成都大學公眾急救知識和技能科普基地導師、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媛,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杜磊,從沙塵天氣危害、防護措施、中醫居家防控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給出專業建議。
沙塵對呼吸系統危害大
引發急性呼吸道刺激、加重慢性疾病病情、增加過敏原傳播風險
杜磊表示,沙塵對呼吸系統危害大,容易引發急性呼吸道刺激。沙塵中的PM10和PM2.5顆粒物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發咳嗽、咽痛、鼻塞等癥狀,甚至誘發急性支氣管炎。
加重慢性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易因沙塵暴露導致病情急性發作,需警惕呼吸困難、胸悶加重等危險信號。
增加過敏原傳播風險。沙塵可能攜帶花粉、細菌等過敏原,加劇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癥狀。
做好防護是關鍵
注意外出優先選擇N95/KN95口罩,開啟空氣凈化器
杜磊認為,沙塵天氣時,需要做好個人外出防護。①減少不必要外出:沙塵天氣期間,尤其是老人、兒童及呼吸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若需外出,選擇沙塵濃度較低的時段(如午后至傍晚)。②科學佩戴口罩:優先選擇N95/KN95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確保貼合面部,普通紗布口罩防護效果有限。③護眼與清潔:佩戴防風鏡或護目鏡,避免沙塵入眼;外出歸來后立即用清水沖洗面部、鼻腔,并用生理鹽水漱口。
也要做好居家環境管理。①緊閉門窗:沙塵進入室內后易懸浮,需提前關閉門窗,縫隙處可用濕毛巾封堵。②凈化空氣:開啟空氣凈化器,并配合加濕器(濕度保持在40%—60%)減少浮塵飛揚。③飲食調節:多飲水保持呼吸道濕潤,增加富含維生素C(如柑橘類水果)和維生素E(如堅果)的食物攝入,增強免疫力。
特殊人群也需格外注意,比如支氣管哮喘患者應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并遵醫囑調整用藥頻率。此外,可遵醫囑服用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固表益氣防外邪。兒童與孕婦避免長時間暴露于沙塵環境,居家時可使用空氣凈化設備。小兒可居家推拿,如“清肺經”(沿無名指掌面從指根推向指尖)100次,每日做1—2組。老年人,要注意晨起用淡鹽水含漱咽喉,配合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動作,提升肺功能。
科普多一點:
這些防護誤區要提醒 沙塵暴結束后不要立即開窗通風
誤區1:盲目服用板藍根顆粒“防病”。板藍根顆粒性寒,僅適用于風熱感冒初期,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尤其虛寒體質者慎用。
誤區2:過度依賴“清肺排毒湯”。該方需辨證使用,健康人群無需常規服用。
誤區3:沙塵暴結束后立即開窗通風。沙塵雖減弱,但懸浮顆粒仍可能殘留,建議在空氣質量恢復至“良”以上后再通風。
誤區4:依賴普通口罩防塵。普通醫用外科口罩對PM2.5的過濾效率不足30%,需選擇專業防顆粒物口罩。
杜磊提示,若沙塵入眼,切勿揉搓,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出現持續咳嗽、胸痛等癥狀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