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
“快看!草原雕!”順著成都猛禽研究小組的志愿者“笑笑爸”手中的望遠鏡方向,一只翼展近兩米的深褐色猛禽正借助上升氣流盤旋攀升在龍泉山脈上空。3月11日,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遷徙猛禽監測點迎來了今春的第一只“國保雕”——草原雕,不僅較往年監測的遷徙時間提前了1天,還成為首批過境雕,助力龍泉山遷徙猛禽監測數據提前完成首秀,拉開2025年春季猛禽遷徙的序幕。

草原雕 鐘怡然 攝
那么,?“空中巨無霸”遷徙,為何選擇龍泉山?龍泉山,這座橫亙在成都平原東部的山脈,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和歇腳點。這里自然風光優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物種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和停留的必然理由。

龍門山猛禽遷徙通道
成都猛禽研究小組發起人之一,從事鳥類生態學研究工作的朱磊介紹,許多鳥類會利用盤旋-滑翔的方式飛行,在一個熱氣流中盤旋上升達到一定高度,然后開始滑翔,經過一定距離降低高度后,再利用另一個熱氣流來上升。“如此周而復始,能夠在能耗較低的情況下飛越較遠的距離。鷹柱現象就是多猛禽利用同一個熱氣流飛行形成的。”
朱磊說:“經過龍泉山的氣流,因為地形抬升和陽光加熱,很容易形成上升氣流,豐富的植被也給鳥類提供了食物來源。”本身就處于兩條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龍泉山,自然就成猛禽的“驛站”。
成都猛禽研究小組發起人之一的蔣志友說:“每年3-5月、9-11月為遷徙高峰期,而這里是猛禽遷徙路上的重要通道,數以萬計的猛禽將這里作為補充體力的“驛站”,如:普通鵟、松雀鷹、蛇雕、蒼鷹、鳳頭鷹與游隼等,其生態完整性尤為重要。”

據成都猛禽研究小組的統計,從2020年開始,截至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10個遷徙季的監測工作,總共記錄到56552只約31種日行性猛禽。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空氣質量,則為觀鳥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測點。來自北京的觀鳥人“理木”,擁有多年的監測經驗,考察多地后今年選定龍泉山開展監測活動,她說:“以前以?樣線法來記錄遷徙鳥類的種類、數量及活動軌跡,今年第一次駐點監測,之所以選擇龍泉山是因為這里的良好植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猛禽種群繁盛和繁衍提供了優良的生態屏障與優質的棲息環境。”

正在監測的“理木”
立于龍泉山之巔,舉目可見盤旋于城市上空的各種鳥類,俯瞰繁華的城市與蒼翠峰巒的雄渾,猛禽種群在此穩定棲息,印證了龍泉驛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
數據的見證更為直觀:龍泉驛區今年截至3月11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62天,持續領跑中心城區;森林覆蓋率提升至42.5%,森林連片面積超100平方公里,超過2.3萬余畝的營造林面積構建起立體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