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亞飛 雷倢
5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五區共興”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成都平原經濟區專場,邀請成都、德陽、綿陽、遂寧、樂山、雅安、眉山、資陽有關負責人介紹情況,看其如何激蕩率先發展的澎湃動能。
成都平原經濟區是全省產業基礎最好、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發布會上,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志華介紹了成都市推進經濟區一體化有關情況。
規劃戰略協同不斷深化。以經濟區“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為引領,共同編制完成經濟區、都市圈國土空間布局規劃,有效銜接現代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實施,都市圈“1+1+N”規劃體系構建形成。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與經濟區各市不斷強化共識、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并協同推進落實。
設施互聯互通提速加力。市域鐵路S3、S5、S11線加快建設,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開通公交化運營,成都至經濟區城際通勤班列增至356對,平均發車間隔縮短至22分鐘。都市圈“3繞20射”高速公路主骨架建成17條、通車里程超2100公里。成綿、成樂高速擴容加快建設,天邛高速全面攻堅,成雅快速通道一期、蒲名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經濟區高快速路網不斷織密。
區域產業集群加快壯大。高能級產業空間載體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三區三帶”累計實施923個重大項目,1490家企業開展跨市域產業協作。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聯合綿陽、遂寧等市成功申報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成眉樂晶硅光伏、成雅大數據、成遂電子元器件產業協作配套、一體化格局初見成效。
生態共保共治持續推進。成都都市圈實現大氣污染防治協同立法,成都平原經濟區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執法聯動持續推進,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協同監測、水污染防治聯動深入實施。沱江生態廊道、大熊貓國家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公服共建共享成效明顯。成都優質網教資源等延伸覆蓋經濟區各市,牽頭組建成德眉資雅樂阿職教聯盟。推動異地門診醫療聯網結算,成都都市圈25家三甲醫院實現99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166項高頻事項實現同城化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失業保險在經濟區無障礙轉移接續,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繳存試點由都市圈向綿陽市拓展。
與此同時,成都強化省會城市擔當和都市圈建設輻射帶動效應,與省內各兄弟市(州)全面簽署、共同抓好合作協議落地落實,持續提升合作實效,推動構建全省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突出南向開放,深化與川南經濟區合作,合作加密開行南向班列,啟動建設長江上游成宜國際物流園等合作項目。突出特色產業協作,深化與川東北經濟區合作,成都·廣安生物醫藥“雙飛地”有序推進,15家成都輕紡服裝企業和33家智能家居企業轉移進駐廣安西部輕工城。突出綠色低碳產業協作和戰略性資源開發,深化與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合作,探索“研銷在成都、共建產業鏈、綠電齊共享”合作模式,首批14個綠色低碳產業合作項目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