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維睿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雅安這樣創建
圍繞一個目標
建設川藏鐵路線上輻射帶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高值特色農業科創先行區
聚焦四項產業
茶葉 花椒 冷水魚 畜禽
開展六大任務
夯實關鍵科技基礎設施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
不斷強化科技人才支撐
多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扎實做好科技創新服務
5月4日,雅安市名山區皇茶大道中段,雅安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大樓已高高矗立。“1、2、3號樓已經建成,4號樓預計今年年底完工。”雅安市農業科學研究與產業融合發展中心副主任李雄和介紹,預計明年3月雅茶博覽會舉行之際,這座大樓就可以正式開放。
不久前,創建雅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通過了《創建雅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總體規劃》《創建雅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方案》等。
當前,圍繞茶、花椒、冷水魚、畜禽等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以川藏鐵路線為主要交通束,以四川農業大學科技創新平臺和雅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核心,雅安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盤活農業科研資源,構建創新型產業發展體系,推動科技引領雅安及周邊“輻射拓展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集聚資源優勢 打造科技支撐
在中心1號樓,規劃面積1400平方米的展示大廳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現場的布局圖上,規劃著“立體農業”“古道新路”“五雅并舉”“智慧創新”等分類展廳,建成后將多角度呈現雅安在科技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攻堅、資源要素聚集等方面的建設成效。
該中心大樓是雅安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的重要“支點”之一。此外,雅安還將布局專家工作站、中高端茶葉交易市場、博覽中心、茶文化主題酒店等,集合作交流、產業孵化、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于一體。
雅安為何要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李雄和介紹,目前,我國已經批復建設廣州、山西、南京、成都、武漢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其中,成都科創中心重點探索都市農業的更高形態。“我國西南地區超過70%的區域都為高原山區,高寒地區動植物育種、山地農機創新等領域的研究,需要一個新的區域性科創中心,針對高寒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特殊性給予科技支撐。”
“雅安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有基礎、有條件。”李雄和說,雅安農業自然條件優勢顯著,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兩大地形區,農業產業從海拔500米的河谷地帶到海拔近6000米的高山山區均有分布。青藏高原的畜牧業、云貴高原的果蔬產業、盆周山區的林竹及茶產業等都能夠在雅安找到“落腳點”。
去年,雅安市政府、農業農村廳、科學技術廳、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五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建立“政產學研用”合作關系,共同創建雅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
“通過提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要素集聚三大能力,實現茶葉、花椒、冷水魚、牛羊及伴侶動物等特色優勢產業和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產業跨越式發展,拉動周邊延伸產業迭代升級。”李雄和說,創建目標就是建設川藏鐵路線上輻射帶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高值特色農業科創先行區。
突破核心技術 推動資源轉化
“解決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是中心的關鍵任務之一。”李雄和說,依托雅安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中心將承擔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功能,建設工程技術中心,完善農產品“小試—中試—產品化—商品化—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價值轉化流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輻射帶動能力。
在雅安現代畜禽科技創新示范園,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進水禽育種試驗場。選育舍內,數列鴨籠一字排開,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研究人員胡繼偉正在檢查鴨子的生長狀態。
“這些是我們自主培育的天府農華麻羽肉鴨。”胡繼偉說,該品種是在建昌鴨的基礎上導入櫻桃谷鴨、山麻鴨等血緣,建立專門化品系,耗時12年配套組合而成,“雖然是麻鴨,但該品種肉質優良,年產蛋量約280個,適應市場對麻羽優質肉鴨良種的需求。”
今年2月,天府農華麻羽肉鴨配套系和天府黑兔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現場核驗,標志著雅安市畜禽產業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除了核心技術攻關,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也是中心的重要工作。”雅安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長徐鞠姍說,雅安將依托四川肉兔的消費市場,打造天府黑兔新品種的種源基地,為終端企業提供優良的品種,并積極在全國推廣運用天府農華麻羽肉鴨配套系,實現禽種業振興。
在滎經縣寶峰彝族鄉杏家村,依托村級集體經濟打造的鴨場即將動工,建成后將年出欄50余萬只商品肉鴨,實現天府農華麻鴨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畜禽種業優勢在本地轉化為畜禽產業優勢。
“以建設智慧畜禽業為目標,雅安現代畜禽科技創新示范園還將進一步提檔升級。”徐鞠姍說,園區正籌備建設綜合展示中心與智慧管理云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和智能裝備,打造智慧牧業研究與示范中心。
接下來,圍繞茶和花椒主導產業,以及冷水魚和畜禽特色產業,雅安將聚焦生物育種、精益加工生產與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高素質主體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培育、開放合作和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質量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