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隨著氣溫回升,川西北高原融雪加速,岷江上游來水也逐步增加。每年3月初,都江堰灌區將會根據岷江上游來水情況對年內灌區用水進行分配。

  3月11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省都發中心)獲悉,《都江堰灌區2022年度供水計劃》(簡稱《計劃》)已于月初正式印發。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

  先看供給端,《計劃》顯示,預計今年都江堰渠首來水約為148.5億立方米,與去年實際來水流量基本持平,計劃引入灌區的水量為112.6億立方米。再看用水端,根據都江堰灌區各縣(市、區)上報的2022年計劃需水量,都江堰灌區今年將向灌區內的40個縣(市、區)提供總計約77.5億立方米的水量,涵蓋灌溉、生活、生態、工業等多種用水需求。

  在都江堰灌區供水所涉及的7個地級市中,其中成都市和德陽市需水量占比最大,分別約為55.0億立方米、14.2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綿陽、遂寧、樂山、眉山、資陽的部分縣(市、區)合計約為8.3億立方米。四川在線記者也了解到,上述水量僅為需水預測,而實際供水過程將根據都江堰渠首來水情況和用水情況進行適時調整。

  根據水利部規定的水量分配和調度原則——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確保生態基本需水、優化配置生產用水,都江堰灌區用水將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即科學確定灌區分區域的用水定額,結合灌溉面積、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數,扣除當地可供和可利用水量,分別確定支渠口、干渠和總干渠口的應配水量,對灌區農業配水量實行總量控制;城鄉居民生活和工業用水及生態環境用水按供用水雙方的合同約定,按計劃供給。

  省都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集中用水期將加強與紫坪鋪公司的聯系,加大水量組織,科學配置農業生產用水,采取歷年行之有效的錯峰、輪灌、突灌等措施,渠系上下游堅持交接水制度;丘陵灌區的輸水囤蓄和向通濟堰灌區輸水,按照供水計劃時段和水量進行,實行總量控制。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供圖)

  >>>新聞鏈接

  都江堰水利工程歷經2278年發展,如今灌溉面積達到1131萬畝,覆蓋成都、德陽、綿陽等7市40個縣(市、區),成為兼具防洪減災和保障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活、生產、生態等綜合供水功能的全國第一大灌區。2021年,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編委有關工作要求,四川省水利廳整合8個灌區水管單位,成立了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全面推進都江堰灌區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