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以后有燃氣泄漏的話,就會通過系統自動報警,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趕來處置。”2月27日下午,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同街道一心社區棲鳳居二期,街道工作人員來到74歲的獨居老人孫強家中,裝上了可燃氣體報警器。

  報警器是一個白色底色的方盒子,黑色屏幕上可顯示溫度、可燃氣體濃度等。“當甲烷、丙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濃度達到7%時,報警器就會自動‘蜂鳴’報警,并通過物聯網將報警信息傳輸到青白江區智慧治理指揮平臺。”青白江區大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曾博介紹,用戶家中報警的同時,街道辦事處的智慧治理指揮平臺也將接收到報警信息,并經“可燃氣體聯動監測報警系統”自動交辦至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及網格員,同步啟動處置程序,由網格員上門處置并反饋結果。

  “以前獨居老人等家庭發生可燃氣體泄漏,即使有報警,也只是在用戶家中的單方面報警,不會同步通知到街道和社區的處置人員。”曾博說,大同街道安置小區、老舊小區較多,為推動燃氣安全關口前移、夯實安全基礎,針對獨居老人等人群的居住特點,大同街道依托智慧治理平臺,試點開發了這套可燃氣體聯動監測報警系統。

  可燃氣體報警系統解決了報警不同步的問題,具有安裝簡便、操作便捷、便于快速處置等特點,街道通過后臺對可燃氣體實時動態監測,做到了安全隱患實時監管、提前預警、及時處置,實現了全流程閉環管理。

  四川在線記者在大同街道辦事處觀看了可燃氣體報警現場演練,從報警器開始報警到網格員上門處置完畢,全過程用時未超過20分鐘。

  目前,大同街道已為160余戶獨居老人以及困難群眾家庭免費安裝了可燃氣體報警器。

  青白江區大同街道辦事處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