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 整理
自古蜀山多險峻,相傳蜀漢猛將張飛出征中原,因信使失蹄墜崖。為避免事故再度發生,貽誤軍機,遂令將士在驛道險要處筑墻攔馬,以確保行軍的安全,就這樣有了“攔馬墻”。
廣元劍閣涼山鄉的攔馬墻,是劍門蜀道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也是保存極為完好的古代“高速公路”遺址,被稱為“世界驛道古柏古陸路交通活化石”。

行走在攔馬墻景區,驛道兩旁,路北是峭巖,路南是陡坡,攔馬墻多設在陡彎處,一般高在1米左右,寬在0.8米左右,長度視險道情況而定。攔馬墻一般分為土墻和石墻,土墻是用卵石砌成,中間筑以泥土;石墻是用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成粘合劑砌成,建筑牢固美觀,廊道是用青石鋪成的路面光滑凸凹,還有清晰的防滑印記,充分地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千百年來,涼山鄉的攔馬墻歷經戰亂、風雨、驛馬、行人的考驗,至今不失古體,保存完好。
在長約5公里的古驛道上,有古柏近240株,驛道兩旁植行道樹,可以用于保護路基,利于行旅。

其中有一株胸徑近2米,枝葉交錯、翠葉遮天、巍然聳立的巨樹。關于這株樹的名稱,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舉子上京趕考,時值暑熱天氣,行至此突遭傾盆大雨,舉子便背靠此樹躲雨。
說也奇怪,此樹瞬間長出許多新枝嫩葉,象一把傘似地把舉子嚴嚴遮住,不讓一滴水淋在他身上。舉子激動不已,雨后叩頭告別古柏,說:如此去得中狀元,定封此柏為“狀元柏”。后來舉子果真中了狀元,特意到樹下培土祭拜,這株樹很快就長成了這段路上最大的一株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