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同心筑夢路 東西協作譜新篇——四川省宣漢縣東西部勞務協作促就業穩增收工作紀實
巴山蜀水,雄奇俊秀;東海之濱,波瀾壯闊。一條跨越千山萬水的協作紐帶,將四川宣漢與浙江定海緊密相連。自2021年第二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宣漢縣聚焦“穩就業、保民生、促共富”核心目標,與定海區共同探索出了一條以精準勞務協作為抓手,激發內生動力的鄉村振興新路徑,書寫了一份飽含深情與實效的“就業答卷”。

拓寬渠道——
激活就近就業“一池春水”
走進浙川東西部協作重點項目——宣漢柳池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園,目光所及皆是蓬勃生機:315 畝規劃用地間,標準廠房如翡翠般錯落排布,一條條現代生產流水線緊張有序運作著…… 這里不僅是廠房聚集的園區,更是返鄉創業者逐夢的舞臺、周邊群眾家門口就業的 “幸福港”。
“我們要把這里打造成集燈具博覽、貿易、研發、制造于一體的百億級產業高地,讓‘宣漢造’燈具照亮更多家庭,也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端穩‘就業飯碗’。” 普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本均站在園區規劃圖前,話語里滿是信心。
這份信心,源于宣漢定海兩地對浙川東西部協作工作的系統謀劃與精準推進。近年來,宣漢縣將東西部勞務協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制定《宣漢-定海東西部勞務協作五年規劃》,明確了“強化技能培訓、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優化就業服務”四大主攻方向,為勞務協作工作的系統化、精準化、長效化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針對無法外出的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宣漢縣巧用東西部協作資金,結合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需求,開發生態護林員、鄉村保潔員、道路維護員等公益性崗位超 1 萬個。
依托本地特色產業,宣漢縣更借力定海的資金、技術與管理經驗,建成12個幫扶車間,吸納5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兩地協作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幫助88人次實現自主創業,涌現出一批家庭農場、農家樂、電商服務站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近 300 人就業,讓 “創業帶就業” 的活力在巴山蜀水間持續迸發。

精準對接——
架設勞務輸出“跨海金橋”
在深挖內潛的同時,宣漢縣放眼東部廣闊的市場,將組織化勞務輸出作為促進群眾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今年2月,宣漢縣首趟“返崗專車”準時自南壩汽車站啟程,車內搭載著55名懷揣夢想、奔赴遠方的外出務工人員,直奔廣東佛山市。
“坐著大巴車,直達工作地,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車票貴、行李重、沒座位了,這樣的貼心服務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家鄉的溫暖與力量!”務工人員蘇克紅說道,
在宣漢,像蘇克紅這樣通過 “定向輸出” 實現增收的群眾不在少數。針對農民工出行難、成本高、中轉多的痛點,宣漢縣連續多年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暖冬行動”,開通“家門-車門-廠門”一站式直達專車服務。
為摸清供需 “家底”,宣漢縣與定海區頻繁開展 “雙向調研”:宣漢干部深入村社登記勞動力技能、意愿,定海方面篩選待遇優、環境好的企業崗位。在此基礎上,兩地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 62 場,推送優質崗位近 4 萬個,還安排 “就業紅娘” 提供 “一對一” 求職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選到心儀崗位。
針對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宣漢縣更探索 “訂單培養” 模式:與舟山海事部門、職業院校合作開展 “宣漢海員” 培訓,263 名學員經專業訓練和考證后,100% 實現就業,人均年收入超 10 萬元,“宣漢海員” 成了勞務輸出的 “金字招牌”;圍繞舟山綠色石化、旅游產業需求,開設化工、旅游服務等 “2+1” 訂單班,532 名學員 “2 年在宣漢學基礎、1 年在舟山頂崗”,實現 “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

優化服務——
營造安心就業“溫暖港灣”
“以前想找護理工作,總怕沒經驗干不好,現在老師手把手教這下我有信心去大城市干護理了!”近日,在宣漢縣馬渡關鎮石林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護理培訓課正在進行,村民毛芳一邊跟著老師練習護理動作,一邊認真記著筆記。
據了解,這是宣漢開展的2025年度就業創業培訓暨浙川東西部協作馬渡關鎮養老護理培訓班,內容包含老年人翻身叩背、壓瘡預防等居家照護技巧,針對性加入溝通技巧、應急處理等實用知識。
近年來,宣漢縣開展大規模、多層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累計組織電工、焊工、家政服務、烹飪、電商等各類就業培訓8000人次,實現了從“體力型”輸出向“技能型”輸出的轉變。
外出務工,最牽掛的是孩子。宣漢縣利用浙川東西部協作資金,創新開辦 “留守兒童假日寄宿制學校”,利用周末、寒暑假為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心理疏導,讓務工父母“在外放心打拼,家里孩子有人管”。
同時,該縣在浙江舟山設立“宣漢縣駐舟山就業聯絡站”,選派得力干部常駐,定期深入企業走訪調研,了解宣漢員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幫助解決子女入學、就醫、勞資糾紛、法律援助等實際困難32個。
山海不為遠,協作情意長。宣漢縣的東西部勞務協作實踐,是一條從“輸血”到“造血”、從“扶貧”到“扶智”、從“就業”到“樂業”的探索之路、奮進之路。這條跨越山海的協作之路,正成為兩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共富之路,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持續書寫新的篇章。(來源:達州市宣漢縣委宣傳部 張平 符艷)
猜你喜歡
- 農機服務惠農戶 高產示范助增收|達州通川秋收水稻收割正忙
- 評論() | 分享08月26號 17:18
- “太平觀賽團”點燃女足熱 遂寧之夜見證鏗鏘玫瑰的競技之美
- 評論() | 分享08月26號 15:13
- 四川達州:國青國少乒乓球選拔賽將拉開序幕 參賽人員享A級景區免
- 評論() | 分享08月26號 14:50
- 70余家企業齊聚大竹 oppo供應鏈大會暨oppo供應鏈走進達州活動將在
- 評論() | 分享08月26號 14:20
- 崔大鵬調研城宣大鄰、南大高速公路專班工作
- 評論() | 分享08月26號 14:04
- 達州丘陵山區現代農機產業園推三款遠程新能源農機
- 評論() | 分享08月25號 18:17
- 麻柳農家樂引達鋼工友“打卡” 柴火雞嘗出 “工農” 新滋味
- 評論() | 分享08月25號 17:23
- 四川500乒乓球小將齊聚達州 國青國少選拔賽27日開拍
- 評論() | 分享08月25號 17:10
- 大竹肉丁面文化交流中心正式開放
- 評論() | 分享08月22號 16:15
- 活動預告 | “田城開江·荷花仙子”形象代言大使選拔大賽初賽即將
- 評論() | 分享08月22號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