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區:“防、治、避”三管齊下 筑牢地質災害安全防線
近年來,通川區始終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通過構建“防、治、避”三位一體防治體系,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全區累計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517處,2025年開展應急演練54場次,培訓人員超500人次。通川多措并舉,切實筑牢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屏障。
以防為主:構建雙重防控體系

“報告指揮部,羅江鎮高石社區聚居點因強降雨突發山體崩塌,急需轉移受威脅群眾10戶25人……”今年5月,通川區在羅江鎮高石社區成功舉辦防汛防地災地震應急綜合演練,模擬強降雨引發山體崩塌的應急處置場景。演練中,多部門聯動響應,駐守專家組現場研判風險,指導群眾安全轉移和救援行動,檢驗了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通川區常態化開展防災知識宣傳,利用“防災減災日”、趕集日等節點,通過廣播、宣傳手冊等形式普及避險知識。2025年組織開展避險演練54場,其中在羅江鎮高石社區舉行的綜合演練,模擬斷電、斷路等極端情況,有效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
“我們建立了‘專業監測+群測群防’的雙重防控機制,實現地質災害隱患全方位監控。”區自然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鄧仕平表示,一方面,組建專業技術隊伍,配備無人機、邊坡雷達等先進設備,對重點區域開展定期巡查;另一方面,推行“1+N”群測群防模式,在每個隱患點配備專職監測員,并發動周邊群眾參與日常巡查,形成全民防災格局。
以治為要:實施分類精準治理
針對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隱患,通川區采取差異化的治理策略。對威脅嚴重的隱患點,優先安排工程治理或避險搬遷,2025年已完成2024年實施的22處工程治理項目終驗;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采取監測、預警、管控措施,如設置警示標志、落實專人監測、遇險轉移等,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在治理過程中,嚴格落實“誰引發、誰治理”原則,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隱患整治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每個隱患點都有明確的責任主體、整治措施和完成時限。同時,對歷史銷號點定期開展“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形成治理閉環。
以避為保:完善應急避險機制
通川區著力構建快速高效的應急避險體系,確保災情發生時群眾轉移有序。全區76處隱患點均制定了詳細的避險預案,明確轉移路線、安置場所和責任人,并定期組織演練。2025年在羅江鎮開展的防汛防地災綜合演練,檢驗了多部門協同作戰能力,為實戰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應急保障方面,通川區設立專項經費,為一線防災人員配備必要裝備,并在各安置點儲備充足的救災物資。同時,建立“報災有獎”機制,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險情上報,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防災格局。通過常態化的宣傳培訓,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川通過落實責任、科技賦能、實戰演練等多方發力,形成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強大合力。接下來,通川區將持續完善防治體系,筑牢地災安全防線,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堅實底板。(來源:通川融媒)
猜你喜歡
- 收款碼遭 “掉包” 三千余元入賊囊 達州大竹警方破獲盜竊案敲響商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8:45
- 實訓賦能守安途 嚴筑交通消防堤——渠縣交通運輸局開展消防安全培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6:55
- 黑玉米變身“金果果”!達州通川梓桐 “豐” 景獨好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6:53
- 我不想說再見!——達川區逸夫小學2025屆畢業典禮盛大舉行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6:49
- 麻柳鎮:開展安全與禁毒宣傳 筑牢民生幸福防線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6:39
- 達州市達川區成立“達縣米線”行業協會 提升川渝美食品牌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5:17
- 頌黨恩·話擔當·建新功 通川區黨群演講賽 激發奮進力量!
- 評論() | 分享06月25號 14:36
- 筑巢引鳳群英薈 產才融合萬象新——宣漢縣以人才引領激活縣域經濟
- 評論() | 分享06月24號 17:45
- 通川區西城街道巴鳳社區黨委組織開展“不忘初心跟黨走 同心共筑
- 評論() | 分享06月24號 17:10
- 科學健身強體魄 健康賦能新發展——達州市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堂活動
- 評論() | 分享06月24號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