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四川大竹一小區物業發出12.7萬元“紅包” 一場基層治理革新正在達州展開

    2025年06月12日 17:05 新浪四川城事 

      前不久,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東方家園龍城小區的業主排起長隊,到物業辦公室簽字領“紅包”。該小區物業共計發放12.71萬元公共收益,惠及3967戶業主。截至5月底,達州市共規范物業小區公共收益458.75萬元,惠及20.48萬戶居民。

    大竹東方家園龍城小區業主排隊領取公共收益款。龔曉勇 攝大竹東方家園龍城小區業主排隊領取公共收益款。龔曉勇 攝

      公共收益從“賬面數字”變為“兜里實惠”,背后是達州正在展開的一場基層治理革新探索。在連續三年開展物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基礎上,3月以來,達州又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問題線索,“侵占業主公共收益”被納入重點整治范圍。

      困局:“糊涂賬”里的民生痛點

      “物業公司發出通知后,業主群里鬧麻了,好多人不相信。不一會兒,物業辦公室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大竹縣東方家園龍城小區的業主李女士,至今記得排隊“領紅包”的熱鬧場景。那天,她排隊10多分鐘,領到32元現金紅包。

      “錢不多,但這是我們小區首次分紅,資金主要來源于小區廣告費、停車位費等公共收益。”小區業委會成員李先生介紹,以前他們知道這些錢是存在的,但看不見,更摸不著,“物業總說要貼補運營成本、支付維修費,可賬目從來不公開,業主被蒙在鼓里。”

      李先生所說的情況,是達州市眾多住宅小區的縮影。今年以來,不少業主開始意識到,自己所在小區的公共收益(包括電梯廣告、公共場地租金、臨時停車費、配套設施經營收益等),是一本“糊涂賬”——物業公司將公共收益視為“私產”,或只給業委會“通氣”,普遍存在不透明的問題,矛盾糾紛層出不窮。

      “信息不對稱且監管不到位,是主要原因。”達州市住建局房地產業市場監管科工作人員坦言,他們今年接到的該類投訴線索不少,關于公共收益的投訴量同比增長超20%,一度成為社區矛盾的焦點。為此,他們直擊民生痛點,加大了物業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力度。

      “公共收益資金亂象的背后,是行業監管穿透力不足、違規行為發現難、執法震懾力薄弱的多重癥結。”大竹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分析稱,這暴露出監管部門存在不同程度的監督缺位,管理機制上也存在漏洞,單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難以在“全鏈條”上實施精準打擊。

      破局:制度織就透明“防護網”

      面對積弊,達州市沒有采取“頭痛醫頭”的局部整治,而是由市紀委監委牽頭,聯合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門打出“組合拳”,從制度根源著手,構建“不能腐、不能占、看得清”的長效機制。

      機制的核心舉措,是出臺并嚴格執行《達州市進一步規范物業小區公共收益管理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規定:所有公共收益必須單獨核算、專戶管理。要求收益必須存入以物業服務區域名稱或業主大會名義設立的銀行專戶,而且規定了公共收益的劃轉比例和時間節點,確保收益及時、足額進入專戶,杜絕物業拖延或截留。

      公共收益是業主的集體資產,為落實好業主的決定權,達州構建了嚴格的決策使用程序。無論是公共收益的使用方向(如用于小區維修、更新改造,或特定情況下的盈余分配),還是具體支出計劃,均需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278條規定,必須經“專有部分面積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且業主人數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并獲得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及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過程監督同樣重要。為此,達州建立了“審計+公示”雙軌并進的監督渠道。要求物業服務企業每季度(或至少每半年)將公共收益的詳細收支情況,在小區顯著位置進行不少于30日的公示,在業主群等線上平臺同步公開。同時建立公共收益賬目抽查與第三方審計機制,審計結果同樣及時向全體業主公開,徹底打破信息壁壘。

      探索:典型案例照亮治理新路

      制度的生命力在實踐中煥發光彩。達州的幾個典型案例充分體現了政策落實的多維度創新。

      大竹縣東方家園龍城小區的12.71萬元分紅并非偶然,因為該小區是縣紀委監委牽頭專項整治行動的突破點。2024年底,“拉網式”排查審計發現問題后,督查組立即要求物業公司整改,并要求縣住建局開展業務指導,引導業主參與全程監督。這套從問題發現到閉環整改再到流程公開的實踐,成為大竹縣乃至達州市推廣“專戶管理、流程規范”的生動樣本。

      達州主城區的上觀南城小區,做法則體現了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共治。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該小區物業公司黨支部創新建立“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議事機制。在清理歷年公共收益時,業委會成員(含黨員業主代表)與物業公司共同盤點,發現游泳池租金、小區多處廣告位收入等累積余額達60余萬元。這筆錢如何使用?物業黨支部主動協調,由業委會組織召開業主代表大會(在表決人數符合法定要求基礎上),提出分配方案并經法定程序表決通過。最終,業主們不僅喜提現金分紅,更見證了公共收益從“說不清”到“看得見、管得住、用得好”的轉變。

    達州上觀南城小區公共收益分紅。受訪者供圖達州上觀南城小區公共收益分紅。受訪者供圖

      同樣在達州主城區,御景上城小區則走了另外一條路。該小區過去因公共收益不透明、物業服務差(垃圾清運不及時、公共設施損壞久未修)等問題,業主群情激憤,物業費繳費率一度低至40%,原有的物業公司被迫撤離。在街道和住建部門的督導下,新入駐的物業公司率先公開前期清查的公共收益賬目,并立即著手用部分收益清理了堆積垃圾、修復了破損設施,業委會也嚴格履行監督職責,迅速扭轉了小區氛圍。短短半年,業主繳費率飆升至92%。

      上述這些實踐,揭示了擺脫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管理困境的路徑:以嚴密的制度筑牢權力邊界,以剛性的監督守護運行透明,最終將改革的暖意轉化為民生的真實獲得感。(來源:大竹發布)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