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不斷擦亮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底色——種養循環模式串起鄉村振興“生態鏈”
立秋后,竹鄉大地迎來了收獲季。
在大竹縣高穴鎮,琴寬家庭農場負責人黃琴正與鄉親們一起在院壩里晾曬稻谷,大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我是去年開始參與‘糞肥還田’項目,施肥覆蓋了200余畝田地。今年,這200余畝田里的莊稼長勢很不錯,產量和質量都有所上升。”黃琴告訴記者。
“糞肥還田”是大竹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的重點項目。近年來,該縣以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以培育糞肥還田服務組織為抓手,提升糞肥利用效率和能力,創新工作機制與技術模式,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增加有機肥用量,提升耕地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扎實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集中處理
養殖末端資源“變廢為寶”
位于大竹縣歐家鎮的四川省正凱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污水處理站正在工作,畜禽糞污經由處理站處理后,將被輸送到暫存池,完成沉淀,經過一系列工序,形成可供使用的肥料。
“我司主要從事養殖業,得益于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的實施,我們以前的‘廢沼液’變成了種植基地的‘農家寶’了。”該公司負責人周凱告訴記者,經過處理后的肥料,在完成抽樣送檢后,可用來改善土地質量,保證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我經營的凱潤家庭農場還在田地里建立噴灑管網,通過與養殖公司的高位沼液池管網連接,為家庭農場油菜和玉米輪作提供肥料,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保證了肥料噴灑覆蓋面和效率。”
據了解,通過凱潤家庭農場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糞水還田專用車,在季節合適時,周凱還能免費為周邊農戶運送肥料;同時,周邊農戶也可以自行上門登記,免費獲取種植所需肥料。
除這種養殖公司、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完成種養循環的模式外,大竹縣還采用“養殖戶+第三方服務機構+種植基地”模式,由第三方公司參與,收集全縣范圍內20余個鄉鎮上百家養殖大戶的畜禽糞污,經由生物菌劑處理、送檢合格后,分區域、按照農時季節,由一臺臺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糞水還田專用車運往各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打底肥”。
自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實施以來,大竹縣開展田間試驗示范,建設效果監測點,通過對比檢測,了解適用肥料類型,舉辦培訓班、培訓人員、現場觀摩、發放技術資料,保證宣傳到位。此外,采用“養殖戶+第三方服務機構+種植基地”糞肥轉運還田、“養殖戶+種植戶”堆漚還田技術模式運行,遴選實施主體。
循環利用
種植農產品“質升量高”
正值苧麻收獲季,在大竹縣川主鄉乾城家庭農場,多名麻農在進行苧麻機收作業,打麻葉、割麻稈、投入剝麻機,不一會兒,一根根苧麻稈就變成黃綠的原麻絲。
“參與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后,我們合作社使用堆肥和糞水還田,減少了化肥用量,不僅土壤條件得到了改善,種植的苧麻和其他農產品品質、產量還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大竹縣川主鄉乾城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大竹縣高穴鎮的海天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守海也表示,他種植的水稻同樣受到了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的惠及。“合作社一共種植了600余畝水稻,其中有550余畝都使用了堆肥和糞水還田。在新引進的無人機直播技術和‘糞肥還田’的幫助下,今年,莊稼產量有所上升。”王守海說。
“今年,高穴鎮‘糞肥還田’覆蓋面積上千畝,有20家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用該項目的肥料打底肥,替換傳統的化肥后,不僅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延長了肥效期,作物的品質和產量也得到明顯提升,而且還降低了成本,每畝能節約近百元。”大竹縣高穴鎮農技站高級農藝師饒毅告訴記者。
綠色生態種植保證了農產品的品質,也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鄉村產業要處理的關系較多,既要考慮資源稟賦又要適應市場變化,但著眼點是富民增收、綠色發展。循環利用,綠色種養,延伸了產業鏈,增加了附加值,實現了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對種植戶、養殖戶,以及糞污處理企業,都是有利的事,對生態環境更有益。通過實施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還田以來,項目區玉米增產15.6公斤/畝以上,水稻增產11.5公斤/畝以上,蔬菜增產30.5公斤/畝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社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項目區糞肥監測數據顯示降低化肥施用量14.6公斤/畝,全年減少化肥1400余噸,節約化肥資金500余萬元,有效減少了化肥的施用提升了耕地質量。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該項目,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發展勝勢,實現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大竹縣經濟作物站負責人告訴記者。
多措并舉
發展農業產業“循環經濟”
近年來,大竹縣整縣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覆蓋全縣31個鄉鎮,累計完成糞肥還田30余萬畝,收集處理糞肥78萬余噸,建成糞肥收集設施4.3萬立方米,建設糞肥處理設施1.2萬立方米,建成糞肥利用設施2.16萬立方米,培育糞肥還田社會組織29家,帶動社會資金800余萬元購買糞肥運輸車輛35輛,建成糞肥管道還田10公里。
此外,大竹縣根據特色產業結構創新循環利用、主推丘陵地區糞肥還田技術模式,圍繞“政府牽頭,養殖場出大頭,種植戶出零頭,糞肥服務組織有干頭”的利益聯結運行機制,形成長效的“養殖戶+專業化服務組織+種植基地的沼液轉運還田模式”“養殖戶+種植戶堆漚還田模式”,構建“以沼促農、以農促沼”的良性循環機制,形成“豬-沼-糧”三沼綜合利用模式;以糞肥商品化處理能力為依托,偶聯種植業、養殖業、肥料業三方,形成以養產肥、以肥提質、種養結合的產業互動機制,形成糞污商品化利用模式;以糞肥能源化利用為依托,開展沼氣發電、沼液還田、沼渣產肥的能源化利用模式,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實現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標。(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 達州日報)
猜你喜歡
- 達川區翠屏街道石家灣社區與物業協同解決車位糾紛 維護業主權益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10:58
- 四川新聞聯播關注渠縣大豆種植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10:13
- 崇尚人文精神 彰顯醫者仁心 | 達州市中心醫院慶祝第七屆“中國醫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10:13
- “聲”入人心!讓全會精神在麻柳落地生根!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10:13
- “天府糧倉”新“豐”景 | 大竹縣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進入豐收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10:02
- 四川達州 | 大型現代川劇《馬多福的金飯碗》成都首演大獲贊譽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09:52
- 走好鄉村振興路 | 達州市達川區:43萬余畝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09:50
- 達州玖源獻愛心,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 評論() | 分享08月20號 09:44
- “貸”動農民 “葡”寫新“文” 農業銀行四川達州宣漢支行金融服
- 評論() | 分享08月19號 15:35
- 引客入達|訪“巴山畫屏 紅城萬源” 陜西客人組團觀光
- 評論() | 分享08月19號 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