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語言傳遞文化自信| 達州市一中146名少年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精致的布景,但一群身著校服的少年站在聚光燈下,用流利的英語演繹著《愚公移山》的執著、《張騫出使西域》的壯闊,甚至將“驚蟄”的農事智慧與中秋的團圓情結娓娓道來……

4月7日,達州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第二屆“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愛國主義主題展示活動決賽在朝陽校區拉開帷幕,146名從班級初賽、年級復賽中脫穎而出的“語言與文化使者”,活動將分別于7、8日兩天內展開激烈角逐。
舞臺上的“雙語中國”
“Jingzhe is not just thunder awakening hibernating insects——it's the moment when our ancestors' wisdom collides with youth's courage.”初一年級學生李金坷深吸一口氣,用清亮的英文叩擊著禮堂四壁。“驚蟄不僅是時節流轉,更象征著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正是我們青少年應有的面貌。”她擲地有聲的話語,讓評委們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的共振。
以“驚蟄”節氣為切入點,用英語講述“春雷響,萬物長”的農耕智慧。這句改變自古詩詞的臺詞,讓她第一次感受到“用外語講述中國精神的重量”。這個曾因內向而怯場的女孩,用兩個月打磨文稿、反復錘煉臺風,最終在舞臺上破繭成蝶。

在現場,參賽作品涵蓋《花木蘭》《塞翁失馬》等中華文化經典故事與英雄人物表演輪番上場。特別是,在表演中同學們流利的口語,劇情精彩的編排,聲情并茂的表演,給大家帶來一場聽覺和視覺盛宴。活動開幕時,全體選手合唱的英文歌曲更讓禮堂里響起一陣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語言能力只是‘形’,文化共鳴才是‘魂’。”初中英語教研組長張卉芳表示,此次展示活動是學校“文化浸潤式”英語教學的成果檢驗。在日常教學中,該校英語教師團隊創新開發“傳統文化雙語解碼”課程模塊:通過對比中西節日習俗理解文化差異,借助紅色經典英譯文本學習人物描寫,分析古詩英譯版本體會語言之美。
“雙語解碼”課堂走出文化小使者

這場活動的“出圈”并非偶然。早在2022年,該校英語教研組便開發了“傳統文化雙語解碼”課程模塊:對比春節與圣誕節的團圓敘事,分析《沁園春·雪》英譯本如何傳遞革命豪情,甚至帶學生用英文為李白《靜夜思》的十個譯本打分。“學生發現,許淵沖將‘舉頭望明月’譯作‘I lift my eyes to find the moon bright’,一個‘find’瞬間讓鄉愁有了尋覓的動感。”英語教師王穎展示了學生的課堂筆記,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中西語言碰撞的火花。
初一年級學生潘紫菡身著漢服,將中國茶事娓娓道來。為準確傳達“茶禪一味”的東方智慧,她不僅研讀陸羽《茶經》,更與英語老師協作完成了文稿。“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增長了詞匯量,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更真正理解了‘一片東方樹葉,半部文明史詩’的深刻含義。”潘紫菡說。
“Z世代”的文化傳播新實驗

舞臺上,最具匠心的當屬初一年級表演的《絲路使者》。11名學生在羅睿明同學原創劇本基礎上,重現張騫“鑿空西域”的壯舉。從史籍考據到角色塑造,從舞臺走位到情感表達,這群少年用課余時間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既要符合歷史真實,又要適應英語表達,我們查閱了《史記》《漢書》等多部學術論著。”羅睿明展示的劇本上,不同顏色的批注記錄著同學們共同的智慧結晶。
“當孩子用英語說出‘鑿空西域’時,語言真正成了文明的橋梁。”評委之一田馨雨老師評價道。據校方透露,優秀作品將制作成雙語短視頻,通過海外合作校渠道進行推送。“我們期待這些Z世代的孩子,能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講述何以中國。”張卉芳說。(來源:楊濤 文/圖 達州市第一中學校)
猜你喜歡
- 達縣職高職業素養“學分銀行”省級課題順利結題
- 評論() | 分享04月08號 13:45
- 科技賦能 “治”慧升級 ——宣漢縣力促“三化”解鎖社會治理密碼
- 評論() | 分享04月08號 10:03
- “六維驅動”強師德 匠心筑夢育桃李——達川區逸夫小學師德師風建
- 評論() | 分享04月08號 09:58
- 達川區翠屏街道舉辦宣傳工作業務培訓班
- 評論() | 分享04月08號 09:55
- 達州公安組織收聽收看2025年全國公安系統清明主題詩會
- 評論() | 分享04月07號 09:30
- 四川達州:校地合作匯聚辟謠力量 共筑清朗網絡空間
- 評論() | 分享04月07號 09:26
- 吳燕督導道路交通安全、保通保暢、道路養護等工作
- 評論() | 分享04月07號 09:23
- 5.3萬元港幣追回來了! 警民齊聲表揚點贊
- 評論() | 分享04月03號 15:56
- 最小2歲最大79歲丨2025達州馬拉松選手報名大數據來了
- 評論() | 分享04月03號 13:56
- 四川省渠縣中學 “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活動
- 評論() | 分享04月03號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