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ogcim"></strike>
  • <strike id="ogcim"><input id="ogcim"></input></strike>
    資訊|財經|時尚|藝術|娛樂|教育|站內導航
    達州

    新浪四川>達州 >正文

    解讀 | 四川大竹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08月01日 10:10 新浪四川城事 

      7月28日,中共大竹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召開,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本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大竹縣委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大竹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目標。大竹縣將深度融入“雙城圈”“示范區”,特別是全省全市產業布局,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竹奠定堅實基礎。

      科學確定戰略目標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堅定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自覺行動,是全面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更好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是有效解決達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奮力建設“一區一樞紐一中心”的關鍵舉措。大竹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轉型推進的關鍵發展期,必須深度融入“雙城圈”“示范區”,特別是全省全市產業布局,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竹奠定堅實基礎。

      為此,《決定》指出,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縣”戰略,堅持新型工業化主導、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以培育“1+2+N”重點產業集群為主線,以千億級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打造百億級企業為重點,深入實施現代工業振興、三產融合增效、創新驅動引領、基礎支撐提升“四大行動”,持續推進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造具有大竹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成更高水平的川東北渝東北產業集聚和開放合作新高地,奮力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

      根據大竹縣錨定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做強配角經濟這一主攻方向,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決定》提出了大竹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目標:到2027年,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基本建成全省制造強縣。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制造業競爭實力邁入省市先進行列,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園區承載進一步增強,“一區多園”空間布局基本形成。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程度明顯提高。到2035年,制造強縣、農業強縣、服務業強縣基本建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形成,三次產業發展能級和綜合實力走在全省前列,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

      明晰各項重點舉措

      圍繞目標,《決定》明晰了大竹縣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點舉措。

      ——突出工業主導地位,搶抓省、市實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提質倍增行動機遇,深入開展產業能級提升行動,培育壯大“1+2+N”重點產業集群,著力建設全市高質量發展特色示范區。要積極融入國省市產業發展體系,協同推進能源建材轉型升級,推動輕紡鞋服、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邁入百億級大關。要緊跟未來產業新風口,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推動新領域新賽道取得突破。

      ——實施現代工業振興行動,推動制造強縣高質量建設。加快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堅定“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力以赴做大縣域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支持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構建主導產業明晰、空間布局合理、創新活力迸發、資源高效利用、產城深度融合的園區發展格局。支持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中下游企業協同的發展格局。努力擴大工業有效投資,堅定不移實施項目支撐戰略,力爭引進一批百億級高精尖項目落地,實現數量、體量、質量“三個倍增”。

      ——實施三產融合增效行動,推動現代產業高水平協同。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入融合,立足“5+6”現代服務業體系,大力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劃,加快形成交叉滲透、跨界融合的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加速構建“5+5+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推動產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深化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設數字大竹。

      ——實施創新驅動引領行動,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能轉化。打造創新平臺,積極融入成渝科創走廊,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和科技創新平臺,搶占自主創新制高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創新轉化,堅持產學研用融合推進,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培育創新主體,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倍增”及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行動,推動創新資源、人才、政策、服務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實施基礎支撐提升行動,推動要素保障高標準配置。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深化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持續完善供水、調水、污水處理等水資源基礎設施,加大配網自動化建設力度,加快構建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基礎設施體系。增強改革開放活力,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持續深化“六同機制”,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飛地園區”。強化產業要素保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打造區域最優要素供給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提供強大組織保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健全產業發展組織領導和專業化推進機制,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專題研究制度。全面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深化審計發現問題容錯糾錯改革。加強紀律作風建設,深化“清淤護航”“清風護商”專項監督,重拳懲治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全面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大抓產業、大興產業濃厚氛圍。(來源:大竹縣委宣傳部)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