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布朗庫西肖像,1946年攝于他在巴黎的工作室康斯坦丁·布朗庫西肖像,1946年攝于他在巴黎的工作室

  你很難找到一個人能比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更好地詮釋“二十世紀早期先鋒藝術家”這個詞,活出前衛而令人向往的一生了。布朗庫西是一個羅馬尼亞農民的兒子,在1904年和畢加索前后腳來到了巴黎。不過不同的是,這位雕塑家的旅程是全靠雙腳走出來的。幾年后,他進入了羅丹的工作室成為一名學徒,然而不久便放棄了這位大師的技巧方法,徹頭徹尾重新定義了“雕塑是什么”。他改造了自己的形象,蓄起黑胡子,穿上簡單的白色衣服,獨居,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簡陋的蒙帕納斯工作室搭起爐灶,一人烹飪一人食,儼然一個禁欲苦行的人。正是這時候,他最喜歡的創作對象從飛鳥游魚和貴婦名媛,變成了精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抽象藝術,原料基本都是光滑的大理石或不沾一點銹跡的黃銅。

  此后好幾年的時間里,布朗庫西窮得幾乎食不果腹。1926年,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第一版的《空中之鳥》(Bird in Space)因為在美國邊境被攔截而名聲大噪,海關官員覺得這算不上什么藝術。就連跟他站在同一個戰壕的藝術家們,也常常不明其然。據說畢加索(亦或者是馬蒂斯)曾經把布朗庫西1916年的作品《X公主》(Princess X)比作是一根豎立的大陰莖(這是一件光滑透亮的黃銅雕塑作品,描繪的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瑪麗·波拿巴公主的抽象裸體半身像)。然而,1957年,布朗庫西去世,這個越來越避世退隱的羅馬尼亞人被尊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雕刻家之一。四十年代,美國收藏家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開始購買他的作品,她成了這位藝術家的迷妹,說他“一半是個精明的農民,另一半是真正的神”。近幾年,人們給了他極高的評價,稱他為后世鋪平了道路,貫通中世紀的抽象主義藝術和戰后的極簡主義風格。雖然終其一生,布朗庫西也沒有找到一位固定的藝術商,但不管怎樣,他最終還是征服了藝術品市場:就在去年,創作于1913年的銅質雕塑《沉睡的繆斯》(Sleeping Muse)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了5700萬美元的好價錢,一時震驚四座,但這個價碼在今年五月拍出的另一件作品《少女的風姿》(La Jeune Fille Sophistiquée)面前就相形見絀了,這件1932年創作的拋光黃銅雕塑其實描繪的是英裔美國女繼承人以及在蒙帕納斯工作室幫忙的作家南希·庫納德(Nancy Cunard),在拍賣會上以7100萬美元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