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劍
近日,成都某醫院護士湯女士通過“四川省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問政四川”反映,自去年底報名成都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后,3個多月來屢屢接到賣題、賣課的騷擾電話,“每天接都接不過來。”
這不是孤例。僅最近半個月,問政四川上關于騷擾電話、短信的投訴達10多條,集中在裝修、教培、網課、健身、旅行等行業,除了頻繁騷擾外,還伴有辱罵、騷擾家屬、曝光用戶照片和微信號、威脅人身安全等惡劣情況。
上述投訴與網絡熱點事件“AI騷擾電話”“百度副總裁女兒‘開盒’事件”相似,個人信息的泄露引發外界對數據安全的擔憂,四川在線記者也就此展開調查。
誰可能泄露我們的信息?
部分知名App的《隱私協議》里藏有玄機
據湯女士回憶,她先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官網上報送個人信息,接著根據公告要求,將紙質版的申報表交給醫院。到底是官網還是醫院泄露?她至今無法確定。
“湯女士的遭遇具有代表性,個人信息泄露既來自線下,也來自線上。”北京互聯網廣告業的資深產品經理陳鵬告訴記者,日常生活中,出入小區、單位、公司的登記信息,以及看房、看車后留下的聯系方式,都有可能被泄露。
“但線上是重災區,各類電子表單不斷收集用戶信息,這在移動App上表現突出。”陳鵬透露,背后原因在于用戶必須同意的App《隱私協議》。
記者翻看某汽車養護品牌App的《隱私協議》,在個人信息“委托處理、轉讓”的條款中,提到“某些服務”可能委托“第三方合作方”提供,如廣告服務、分析服務等,甚至可能會轉讓“聯合營銷活動”中的“用戶中獎信息”,以便第三方及時發放獎品。無獨有偶,記者在嘀嗒出行、大麥等App的隱私政策(協議)中也找到類似表述。
“《隱私政策》中的一攬子同意和強制授權問題,是目前個人信息處理中同意規則面臨的難題。”四川大學數據法學博士生喬嘉晨指出:“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用戶在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況下,被迫同意個人信息的使用,從而侵犯用戶的個人信息權益。”
2024年11月,時任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曾在采訪中提到:“App運營者往往通過一攬子協議獲取用戶關于個人信息處理的同意,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告知不充分、同意不自愿,成為主要的侵權情形。”
個人信息如何買賣?
“社工庫”等社交群組內買賣,“一般800元/條”
“這些App的第三方合作方通過電話、短信進行營銷,還算是正常的業務。”陳鵬繼續披露,有的第三方公司會直接“打包”用戶信息在外網販賣,形成社交帖子中隱晦提到的“社工庫”。
據百度“開盒”事件聲明顯示,“社工庫” 是一個通過非法手段收集個人隱私信息的數據庫。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女兒所引出的“開盒”事件,就頻頻在這樣的社交群組內發生。
多個受訪者表示,一旦知曉對方的姓名、工作單位或聯系方式等模糊信息,在群內發布帖子或聯系客服,就有相關App的內部人員提供該人員其他更詳細的信息,比如家庭地址、網購記錄等 。 “一般800元/條。”陳鵬說。
2024年12月,黑龍江大慶高新區法院就公開宣判了一起企業“內鬼”侵犯個信案件:某技術公司運維梁某利用職務便利,收集倒賣大量個人信息,共計獲利8.3萬余元。
政府部門也出現過“內鬼”。2024年11月,海南萬寧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案件,三位輔警私自用民警數字證書查詢公民信息出售1000余條,從中牟利近8萬元。
虛擬號碼為啥能繞過監管?
電銷團隊有多個儲備號,也申請了多條專線
“新房快要接房了,一大波裝修公司天天打電話。”3月19日,家住綿陽游仙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即使說了無數次不需要,還是天天打,而且全是虛擬號在打!”
“虛擬號碼來自虛擬運營商。”據四川電信安全專家沈陽光介紹,虛擬運營商是三大運營商之外的取得牌照資格的“虛商”,它們不擁有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而是依托主要運營商的網絡進行運營。
“虛擬運營商有自己的線路,我每天都要接到許多亂七八糟的電話,始終屏蔽不干凈。”來自成都移動的某區域負責人鐘譽表示,162、170、171等號段被廣泛用于騷擾電話,這些號碼通常無法回撥,給用戶帶來困擾。
“三大運營商都會對頻繁撥打電話的用戶設置一個閾值,超過閾值電話號碼就會被凍結。”兩位電信從業者告訴記者,要想解凍,必須本人持有效證件到營業廳辦理。
為什么電銷號碼能夠繞開監管?一是電銷團隊有多個儲備號,一旦觸碰到閾值,就切換成新號碼撥打,讓上一個號碼“休息一下”;二是有的電銷團隊是從三大運營商申請的專線,“根據座席的多少,可以申請多條專線。”沈陽光道。
打騷擾電話的是人還是AI?
1個機器人每天可撥打上千個電話,根據評級情況再人工跟進
“我們有合作電銷線路,1個機器人每天可撥打上千個電話。”3月19日,記者以教培行業負責人的身份詢問某AI外呼企業客服,對方表示。
電話中,客服經理告訴記者,客戶提供“電話數據”之后,機器人會在早9晚8的時間段撥打,根據用戶的回答判定下單意愿,如果用戶“詢問了價格”,則是90分的A級用戶,將得到重點營銷;“愿意加微信”是80分的B級用戶;“直接拒絕”60分的D級用戶。
據客戶經理推介,AI機器人的年費是6800元/年,用座機號碼撥打,價格是1毛1/分鐘,電話號碼是全國地區隨機顯示;若改用手機號碼則是1毛3/分鐘。此外,還會贈送一套價值500元的四川話真人錄音,“大約100多句話”,該公司會提供基本話術模板。

電話語音機器人所在企業的官網頁面
3月20日,記者深入成都春熙路某教培企業,格子間內坐滿了年輕的電銷工作人員。據該公司創始人介紹,AI機器人篩選后,人工電銷人員會立即跟進,根據評級情況展開重點銷售,一旦用戶下單,就會立馬拉群進行“保姆式”服務。
“孫悟空來了成都也要打500個電話”成為小紅書、抖音上,網友調侃成都電銷行業的話。記者在智聯招聘搜索“成都電話銷售”,約有1000個電銷職位正在招聘,其底薪約在4000一4500之間,多數不限學歷,其“朝9晚6、周末雙休、到點就走絕不加班!”吸引了不少年輕求職者。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會強調“提供精準的客戶資源,不是公海電話”。

智聯招聘網頁版,每頁展示20個職位,“成都電銷”搜索結果顯示有50頁,共計1000個職位。
應該如何防范?
電銷的極化是電詐,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
在電銷的下游,就是應用層。賣課、賣房、貸款……只是一種常見的通過電話進行產品或服務推銷的銷售方式。
更深層次是“網絡刷票”等產業,即利用黑客技術冒用IP地址進行刷票,導致評選公平性受損。“每次我們發布表彰投票的公告后,就有刷票公司提前冒用我們的名義給參評者打電話,問要不要刷票進入前三。”據省直機關某處室負責人透露。
“電銷的極化是詐騙。”陳鵬披露,詐騙需要的個人信息是最全的,姓名、職業、電話、住址、職業、家屬、近期發生的事等形成完整的用戶畫像,詐騙公司會構建一個完整的劇本,一步步取得用戶信任從而“釣魚上鉤”。
回到湯女士的訴求,如何防止信息泄露?上海漢盛(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曾靜建議,要實現信息從報名到入庫環節的完整監管,包括落實信息分級查看、操作留痕等制度,嚴格工作人員的權限管控。
針對App隱私授權部分,喬嘉晨建議,企業應詳細、清晰地呈現處理數據的具體形式,當存在轉讓數據情形時,單獨獲取用戶同意。同時,監管部門應當加強企業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監管,避免法律空置。
曾靜補充道,對于一些強行收集個人信息的App或者違法販賣、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建議建立專門的投訴渠道,同時加大宣傳,增強公眾的維權意識以及違法者的違法成本。
文中陳鵬、沈陽光、鐘譽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