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達州頻道 楊迎 張海波 攝影報道

  “老李今天吃啥?”“弄個豆干炒肉。”2月20日上午臨近11點,達州老城區灘頭街一家面館,老板艾此平笑著招呼一位頭發花白的顧客進店入坐。

  幾分鐘后,艾此平將一份豆干炒肉和一碗米飯端上桌。艾此平坐到老李對面,一口一口地給他喂飯。飯吃完,又拿紙巾給他擦嘴巴。

  老李是一名殘疾人,沒有雙手、左眼失明。每天11點,老李準點上門吃飯,艾此平給他喂飯,如此已經持續近5年。艾此平的善舉獲得眾多達州市民及網友點贊,贊揚“小面館有大愛”,善舉照亮了人間溫情。

  面館老板給殘疾顧客喂飯近5年

  艾此平經營的面館店面不大,主營面條,兼營抄手、蓋飯、米線等。2020年5月,艾此平盤下這家店,沒幾天,在附近擺攤的老李中午進店吃飯。

  “老李第一次來的時候,點了一份蓋飯,半天沒吃完。我就主動走過去,提出給他喂飯。”艾此平說,從那天起,他和老李就成了最熟悉的人,每天中午老李都來面館吃飯。

  起初,老李中午來面館的時間不固定。因為艾此平經營的面館是夫妻店,沒有請店員,在客人多的時候,艾此平忙不過來,難以騰出手給老李喂飯。于是艾此平和老李商議,每天11點來。

  記者在現場觀察到,艾此平喂得很細心,先把一口飯趕到碗邊,再夾起菜放到這口飯上,待老李咀嚼完口中的飯菜,再托起碗迎到老李的嘴前,讓老李埋下頭剛好能吃到,每一口既有飯又有菜。

  記者注意到,老李話不多,喂飯過程中,二人幾乎沒有話語交流,幾乎都是眼神交流,艾此平全程微笑著。

  “天天喂,已經喂習慣了。”艾此平說,每天上午11點,他都會從廚房里走到店門口,迎接老李的到來,而老李,也從未爽約。二人達成默契,老李來只坐面館門口右側的方桌,艾此平坐他對面,這樣也方便艾此平招呼其他進店客人。細心的艾此平與老李約定,每個星期集中結一次賬,“免得每天都掏錢,這樣我們雙方都省事一些”。

  艾此平在與老李聊天中了解到,老李是有家人的,但他們白天要上班,中午無法及時趕回家給他做飯。鄰居曾提出,讓老李到他們家吃午飯,但老李不好意思長期麻煩別人,后來便長期在外面吃午飯。

  “幫助別人,自己心里舒坦”

  “已經快5年了,但這微不足道,是舉手之勞的事情。”面對記者對他善舉的贊揚,艾此平連連擺手,不覺得做了多了不起的事,“別人有困難、不便,我們盡自己力量去幫助,僅此而已。”

  幾年下來,艾此平覺得和老李就像家人一樣。“老李吃米飯的時候多一些,土豆肉絲是他的最愛。偶爾也會換換口味,抄手、面條、米線,都吃過。”艾此平介紹,一般情況下,老李只需十來分鐘便能吃完。但吃面條和米線,相對費時一些,“因為米線和面條沒有米飯那么好喂,我又怕把他燙著了”。

  記者在面館里待到12點過,也點了一碗面。記者發現,艾此平的面館把面煮得相對比較軟一些。艾此平說,來面館的老年顧客居多,面煮軟一點方便咬、方便消化。

  “哥哥來了,里面坐”“姐姐,今天吃啥子”,在記者待的一個多小時里,艾此平熱情招呼每一名進店的客人,一有時間就到店門口迎客。“我們的回頭客多,對很多顧客的口味、喜愛都了解。”艾此平笑呵呵地說。

  不少顧客都見過艾此平給老李喂飯。“這也是我常來這家店吃飯的原因,很喜歡這位溫情滿滿的老板。”顧客汪建瓊說。

  老李有個女兒,遇到調休的時候,會陪著老李一起專程來“照顧生意”,并給艾此平帶點小禮物,表示“感謝”。老李的外孫,正在上初中,周末有時也會跟著老李一起來面館,幫著給老李喂飯。

  今年55歲的艾此平,曾在江蘇、廣東、云南等地開店。他樂于助人,遇到腿腳不便的顧客,上臺階時攙扶一把這些都是常事。現今,除了長期給老李喂飯,艾此平的面館還有一些常客,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偏癱患者等。

  有的老人家來吃面條,舍不得吃臊子,艾此平會故意弄錯,只收一碗素面的錢。艾此平說,能夠幫助到別人,讓別人舒坦一點,他自己心里也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