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璇子 四川在線記者 范芮菱 攝影報道

  近日,四川一輛無牌低速四輪電動車(俗稱“老頭樂”)沖卡進入高速公路,逆向行駛與一小轎車相撞,“老頭樂”車內兩人身亡,引發關注。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關于“老頭樂”是去是留的討論聲很多,有的人認為“老頭樂”給城市交通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應該被禁止;有的人則認為“老頭樂”用于出行代步、接送小孩等方便至極,有存在的價值。

  當前,成都“老頭樂”使用情況如何?相關部門如何推動“老頭樂”規范化管理?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狀

  成都街頭違規“老頭樂”隨處可見,闖紅燈、逆行是常有的事

  “老頭樂”是一個俗稱,并無準確定義,多指低速三、四輪的老年代步車,因出行方便、操作簡單等特色受到許多老人的青睞。行走在成都街頭,時常能看到“老頭樂”的身影,多為低速三輪車。

  近日,記者分別在錦江區市二醫院地鐵口附近、武侯區衣冠廟地鐵口附近看到了共十余輛無牌三輪“老頭樂”,主要用作中老年人代步、賣街邊小吃、運送貨物等。

  地鐵口外排成長龍的載客“老頭樂”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雙流區的珠江路地鐵口。時值晚高峰,這里的“老頭樂”擺開了一條長龍,多數是上有牌照的原裝三輪車,也有的是塑料敞篷的無牌照改裝車。此時一輛交警執法車輛駛來,“老頭樂”迅速駛離,幾分鐘后,又先后回到了原地。

  記者觀察發現,“老頭樂”普遍開得比較“野”,闖紅燈、逆行是常有的事。

  走訪

  “老頭樂”商家:“老年人沒有駕照,一般也不會查你。”

  “老頭樂”能上牌照嗎?駕駛“老頭樂”到底有沒有門檻?記者隨后走訪了“老頭樂”交易市場——武侯區新川藏路的金摩市場。據了解,這里是成都市區內最大的“老頭樂”交易市場之一。

  記者以給父母購置代步車為由走進市場右側一家店鋪。面對記者“沒有駕照能不能上路“的提問,商家表示,“年輕人還是需要,老年人沒有駕照一般也不會查你。”當記者要求其出示生產許可與合格證明時,他顯得有些警惕,表示自己無法出示。

  金摩市場內各式各樣的“老頭樂”

  此后,記者又走訪了其他門面,看到多款“老頭樂”在售。調查發現,市場內銷售的低速三、四輪車大致分為電車和油車兩大類。有的雖然掛著代步車的牌子,但內部剎車、油門、擋位卻一應俱全,儼然是機動車的配置。一般店家均可提供三輪車的登記上牌、購買車險等配套服務。

  部分“老頭樂”儼然是機動車的配置

  “現在基本上沒有賣4輪的,因為很難上牌。”一名商家表示。幾經尋找,記者在市場內找到了一家主要銷售電動四輪車的代理商,店主稱來買四輪車的都是老年人,“不能上牌,但是可以在市里開,別違章就行。”

  呼聲

  解決“老頭樂”隱患,關鍵在于源頭上規范

  “無牌‘老頭樂’違規上路、載人”“‘老頭樂’占人行道、逆行、超速問題嚴重”……問政四川平臺上,多名群眾反映,“看到‘老頭樂’都要躲遠點”。近年來,因“老頭樂”闖入高速公路,或隨意穿行、肆意變道、無視信號燈等行為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

  成都交警相關負責人認為,“老頭樂”安全隱患較多,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是部分“老頭樂”安全性能差,多數缺乏質檢報告,車輛轉向、制動等安全部件性能普遍較差。

  二是駕駛“老年代步車”的駕駛人很多都沒有經過駕駛培訓。

  三是權益保障難,一些“老頭樂”無法上牌,故不能購買交強險及其他機動車商業保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如何賠償是個難題。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對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機動車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道路行駛。

  而“老頭樂”類型眾多、品牌繁雜,部分車輛不符合機動車產品國家標準,未被列入國家機動車產品公告目錄,不符合注冊登記條件,因此無法上牌,也不能上路行駛。

  既然有明確規定,那為什么街頭還能看到大量無牌無駕駛證的違規“老頭樂”呢?

  一名交管人員私下告訴記者,考慮到駕駛“老頭樂”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執法上有些顧慮。而且“老頭樂”確實解決了一些中老年人出行的需求。特別是在一些小城市和農村地區,“老頭樂”是他們出門的重要工具。“解決‘老頭樂’的安全隱患問題,關鍵在于源頭上規范,禁止售賣不符合注冊登記條件的‘老頭樂’。”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車合不合規呢?

  成都交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是重要依據,合規車輛的品牌和型號可對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上的相關信息。群眾可以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信息查詢系統進行查詢。在選購時,可以看商家能否提供合規的“合格證”,也就是《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并了解車輛能否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牌照。

  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信息查詢系統

  舉措

  省內外多地已出臺規范整治措施,禁售不合規“老頭樂”

  針對違規“老頭樂”,相關部門該如何整治?記者搜索發現,目前多個城市已出臺治理舉措。

  ●今年1月1日起,北京的違規電動三輪、四輪車已經不得上路行駛,不得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停放。違規上路行駛或停放的,執法部門將依法查處。

  ●今年5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違規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告》實施。明確對本市既有違規低速電動車上道路行駛設置過渡期,過渡期截至2027年4月30日。過渡期后(自2027年5月1日起),違規低速電動車嚴禁上道路行駛。

  ●就川內而言,今年6月1日至12月31日,達州市中心城區開展“老頭樂”電動(燃油)三、四輪車集中規范整治。“將嚴禁在達州市生產、銷售不符合產品相關標準的電動(燃油)三、四輪車。”達州公安交警支隊秩序科科長劉波介紹。

  建議

  整頓“老頭樂”的背后,還涉及老年人便捷出行的深層次問題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系法學副教授陳迎新認為,整頓違規“老頭樂”,交管部門應當加大執法力度,并采用科技手段輔助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和公正性;強化跨部門協作,如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執法,形成執法合力。同時,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違規“老頭樂”危害性認識,引導市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整頓‘老頭樂’的背后,還涉及到老年人便捷出行的深層次問題。要做好‘老頭樂’退場‘后半篇’文章,讓老年人的便捷出行也有保障。”陳迎新建議,各地應深入推動交通領域適老化改革,在老年人聚集的線路和區域,多安排便捷實惠的地面公交,提升老年人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