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作為青藏高原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脆弱敏感的生態環境,共同造就了開展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研究的理想場所,也成為國內外大氣科學研究的熱點。

  近日,四川省氣候中心利用1967~2019年珠峰地區聶拉木和定日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資料,開展了珠峰地區氣溫降水等特征分析,發現珠峰地區氣溫正呈顯著升高趨勢。

  ▲珠峰地區年平均氣溫變化及累積距平曲線圖(左:聶拉木,右:定日,單位:℃)

  珠峰地區最高最低氣溫均升高

  紅星新聞記者從省氣候中心了解到,根據研究,珠峰地區平均氣溫相對較低,年平均氣溫不到4℃。然而,珠峰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997年出現了轉折,1997年之前呈波動下降而1997年之后則波動增加。珠峰地區平均氣溫隨年代推進而升高,進入21世紀更明顯,且冬季更突出。珠峰地區氣溫呈顯著升高趨勢,且冬季增溫幅度最大。

  近50年,珠峰地區日最高氣溫為25.8℃、日最低氣溫為-31.4℃,且均發生在定日,日最高和日最低氣溫總體隨年代而升高。1971~2020年間月季年最高和最低氣溫均表現為升溫趨勢,月最低氣溫升高趨勢較其最高氣溫升高趨勢更明顯。

  另外,近50年,珠峰地區沒有出現過日最低氣溫高于20℃的熱夜(夜晚高溫),僅出現了3次最高氣溫高于25℃的夏日,珠峰地區全年以日最低氣溫低于0℃的霜凍日數為主。珠峰地區除夏日日數、熱夜日數和月平均氣溫日較差指數外,其余指數均體現出年代際變化特征。

  總體來說,珠峰地區暖性極端氣溫事件,隨年代際表現出升高趨勢;而冷性極端氣溫事件,則表現出降低趨勢,進入21世紀尤為明顯。 

  珠峰地區仍表現為暖干態勢

  雖然氣溫升高,但珠峰地區降水變化不明顯。

  珠峰地區全年以中雨日數為主。珠峰南坡大多數極端降水指數年均值和變幅都比北坡大。珠峰地區持續干期遠大于持續濕期且北坡更突出。進入21世紀,在青藏高原整體向暖濕化發展的背景下,珠峰地區表現為暖干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珠峰地區南北坡有著明顯差異: 

  珠峰地區南坡平均氣溫高于北坡,但南坡呈大幅波動性升高而北坡則呈持續穩步性升高,北坡升溫較南坡更顯著且升溫幅度也明顯高于南坡。珠峰地區南坡年降水遠大于北坡,且變化幅度也遠大于北坡,在季節分配上南坡相對較均勻而北坡主要集中在夏季。

  此外,南北坡最高最低氣溫變化也有差異。珠峰北坡變化幅度較南坡大,除春季外北坡季年最高氣溫均高于南坡,而北坡季年最低氣溫均低于南坡,北坡氣溫變化趨勢也較南坡更顯著。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