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觀新聞記者 史曉露 吳聃 文/圖
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離不開產業人才支撐,省委提出要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六大特色產業。四川省將采取哪些措施,發揮特色產業的聚才作用,實現“以產聚才、以才促產”?
2月23日,記者從“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 推進新時代創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將按照“1234”總體思路,以鍛造適應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需要的人才隊伍為主攻方向,實現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機銜接。
如何理解“1234”總體思路?

發布會上,經濟和信息化廳機關黨委書記周海琦介紹,“1”指的是以實施“經緯人才”這個計劃為引領。圍繞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從今年開始到2027年,按照“聚焦中心、高端緊缺、領軍帶動”原則,在高端產業創新、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技能等3個領域遴選培養不少于100名“經緯人才”。目前,首批“經緯人才”評選已經啟動。
“2”指的是促進產業和人才“兩大政策”更好發揮整體效應。推動產業發展與健全人才隊伍“同部署、同謀劃”,引導各地以“項目+人才”方式,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對于有優秀人才參與的項目,產業政策將重點支持。
“3”指的是建設園區、企業、產業創新平臺“三個陣地”。動員更多力量參與到人才工作中來,形成“政企合作”的人才工作格局。我省將采取多種措施支持這三個陣地的人才工作,比如:到2027年建成院士(專家)產業園50個,支持高等院校與園區合作辦學,將高端人才作為認定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企業的重要指標。
“4”指的是重點實施“強鏈補鏈人才支撐行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能力提升行動”“卓越工程師薪火行動”“工業和信息化人才創業幫扶行動”四項行動。對于人才,不僅“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所以,在有針對性引進緊缺人才的同時,我省還出臺幫助人才干事創業的“保姆式”服務措施。比如:每年選送管理人才到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大學研修學習,支持高層次人才成果轉化及創業,為人才創辦企業提供上市輔導等。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產才融合取得很好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已成為人才發揮才智、實現價值的重要領域。在人才支撐下,2022年四川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新增本土“世界500強”企業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1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8家,3戶企業入選“燈塔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