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程晨 攝影 吳聃

  圍繞加強“1+3”人才雁陣格局核心區建設,要率先實施一批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內容有哪些?涉及哪些方面?下一步還會有什么新舉措?在2月23日舉行的“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 推進新時代創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設”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董宏杰圍繞職稱評審、崗位設置、績效薪酬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增設職稱專業24個

  董宏杰介紹,在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方面,聚焦“1+3+N”戰略布局,以人才職稱評價、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分系列(專業)制定職稱評價標準55個,增設數智工程、技術經紀等職稱專業24個,將港澳臺、外籍人員納入各系列(專業)職稱評審,開辟“優青人才”職稱綠色通道,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天府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科技城等 “1+3”人才雁陣格局核心區。

  董宏杰透露,下一步,將圍繞“授權賦能”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比如,拓寬“1+3”人才雁陣格局核心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適時增設職稱專業,分類制定人才評價標準。同時,為發揮“1+3”人才雁陣格局核心區域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將科學有序下放職稱評審權,并持續推動技術技能人才貫通發展,為人才集聚高地建設培育“雙技”型復合人才。

  優化崗位設置,健全高校等崗位動態調整機制

  優化崗位設置,是助力人才聚集高地重要舉措。董宏杰介紹,通過出臺“優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八條措施”,針對性解決科研事業單位高級技術崗位緊缺、職業發展機制不完善、崗位聘用矛盾凸顯等問題。與此同時,修訂“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位管理辦法”,2022年核準聘用人數同比增加100余人。此外,全面開展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工作,全省5萬個事業單位約3.3萬人晉升職員等級。

  董宏杰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健全完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崗位動態調整機制,支持省屬相關科研事業單位開展自主確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試點工作,著力引進聚集高層次創新人才。

  創新績效工資,將聚焦高校、公立醫院和事業單位

  薪酬待遇對人才聚集高地建設具有激勵保障作用。董宏杰介紹,目前,我省在創新績效工資政策方面,已制定《關于進一步發揮績效工資正向激勵作用鼓勵事業單位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通知》《關于完善省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的意見》等系列文件。

  “下一步,將建立體現人才價值、激發人才活力、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機制。”董宏杰透露,具體來說,將出臺《進一步創新省屬高校績效工資政策的意見》,創新完善省屬高校績效工資政策;出臺《四川省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持續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此外,還將落實事業單位創新創業工資分配激勵政策,引導高層次人才助力人才聚集高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