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在突出重點 “三駕馬車”多拉快跑協同發力

  春節期間,成都國際鐵路港忙碌不停,裝載著“四川造”液晶面板、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的國際班列,在汽笛聲中接連發往歐洲。

  向著歐洲,向著東盟,向著海外市場,已呈千帆競發之勢。

  去年12月,四川重啟商務包機組團“出海”模式,31家外貿企業負責人率先“搶飛”,趕赴法國、德國、意大利開展為期9天的經貿促進活動,拿下263億元訂單。

  今年1月初,四川整車貿易全球行(中東站)啟動儀式在阿聯酋迪拜阿維爾汽車交易中心、成都市青白江區中歐汽車城兩個會場同時舉行。此后不久,8家四川外貿企業出現在意大利加達國際鞋展,并獲得意向訂單10440萬元。

  一年更勝一年好。盡管面臨嚴峻復雜形勢,但四川外貿進出口取得的成績,無比鼓舞人心。據成都海關統計,2022年四川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076.7億元,首次突破一萬億大關,同比增長6.1%。四川成為全國第八個、中西部第一個外貿破萬億的省(直轄市)。

  推動四川優勢產業加速融入國際大市場,我省已啟動實施1000戶重點外貿企業培育工程,并將持續開展“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活動,常態化組織企業赴歐美、東盟、中東開拓市場。

  有效需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多措并舉擴大有效需求,需要“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和進出口的支撐作用。

  1月29日,我省公布2023年700個省重點項目名單,其中續建項目464個、新開工236個,產業類項目數量最多,基礎設施類緊隨其后,將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投資向來是穩增長的駕轅之馬。2022年,我省提前實施部分“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一機制一流程一系統”推動項目極速審批、盡快開工,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4%。700個省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年度投資完成率137%。160個川渝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達127%。

  隨著今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舉行,四川項目建設又掀起新的熱潮。特別是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戰略部署加快實施,創造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領域投資新空間。

  省經濟合作局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將2023年確定為“重大外資項目招引攻堅年”,大力實施外資項目增量提質工程,深入開展搶灘出海跨境招商、世界500強敲門拜訪、外商投資服務等專項行動,籌備辦好第十九屆西博會、跨國公司對話四川等重大平臺活動,推動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和技術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落地見效。

  消費市場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最大,但目前已現強勢回暖勢頭。

  文旅產業旺。春節期間四川共接待游客5387.59萬人次,人數居全國第一,旅游收入242.16億元,同比增長10.43%,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4.75%;消費市場旺,全省550家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春節7天實現銷售額(營業額)46.32億元,同比增長7.1%,較2019年同期增長8.1%,零售、餐飲等領域數據反超2019年同期;票房收入旺,成都春節檔票房達1.44億元,在城市榜上位居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我省明確,今年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持續開展“天府里·悅生活”等活動,擴大糖酒會、酒博會、汽車展會、農博會舉辦規模,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五進”等惠民活動,大力扶持線下餐飲娛樂等接觸式消費恢復提升,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

  活色生香的沸騰四川,加速歸來。

  穩在量質齊升 扛牢經濟大省之責再跨萬億元臺階

  前不久,《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至此,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10個區域發展功能平臺全部獲批。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川渝兩省市共同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歷史使命。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必然要求兩地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四川確立了2023年GDP增長6%左右的預期目標,這是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與此密切相關,全省經濟總量今年將力爭再上1個萬億元臺階,突破6萬億元。6%和6萬億元,充分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鮮明導向。

  1月28日,眉山市2023年招商引資動員大會結束,13個招商小分隊分赴全國5個方向,拉開新一年招商引資的序幕。先進制造業是招引重點。近年來,新能源新材料成長為眉山的主導產業,鋰電、晶硅光伏、綠色化工等3個千億級產業呼之欲出。

  不只眉山。成都新型顯示、宜賓動力電池、德陽清潔能源裝備、遂寧鋰電材料、攀枝花釩鈦新材料、資陽醫療器械……越來越多的市州有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地標。成都獲評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綿陽入選國家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遂寧、德陽等市的5個集群上榜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

  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以工業為主擎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我省正實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力爭今年全省新增1個萬億級規模產業、總數達到3個,六大優勢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萬億元,為四川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筑牢堅實產業根基。

  科技在支撐四川發展量質齊升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最近,由天府興隆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天府絳溪實驗室和天府錦城實驗室組成的天府實驗室,不斷迎來新的建設進展,而綿陽、德陽等蓄勢待發,積極爭取第二批天府實驗室“入場券”。

  今日之四川,既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布局落地,又有企業加快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發展的“科技含量”成色更足。今年我省將加快組建一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重大技術裝備,力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萬家。

  “客走旺家門。”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我省籌辦中的系列重大開放活動已吸引全球目光。西博會、科博會、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借助重大展會平臺,將展現給世界一個用好“關鍵一招”穩增長的四川,一個奔向“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四川,一個共享新機遇、攜手向未來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