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要開展農技培訓、進行農資儲備;完善發展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優化發展農村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今年建了14個基層社,加上建成的分社,吸納農民社員達到45萬人……”當朋友驚訝地問“供銷社是否還在賣東西”時,入職四川江油市供銷社兩年的李若佳,如數家珍地說出了供銷社的職能。這個當初報考時對供銷社所知寥寥的“小白”,如今已對供銷社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其實,在許多人眼里,供銷社似乎已“退隱江湖”許久。而最近,供銷社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供銷社的新聞頻頻見諸網絡和媒體,有網友感嘆: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供銷社又回來了?近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布的一則招錄公務員公告,更是再度將供銷社拉進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視野。
李若佳,1994年出生,陜西漢中市寧強縣人,畢業于西安文理學院。在這股“供銷社熱”到來的兩年之前,她就放棄法院書記員的工作,于2019年報考參加四川省公務員考試,成功考上江油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簡稱江油市供銷社)。工作兩年,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她于今年6月擔任辦公室主任。
實際上,和不少年輕人一樣,當初報考供銷社時,李若佳僅僅從父母口中聽說過供銷社,印象還停留在“是賣東西的”層面。
是什么促使她作出報考供銷社的選擇?她又是如何融入供銷社的工作和生活?工作兩年,她對供銷社有何新認識、新思考,又如何看待當下的“供銷社熱”?11月10日,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對話李若佳,走進一個90后“供銷人”的工作與人生,還原一個更為真實、鮮活的“供銷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