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臨,在四川省西昌市禮州鎮新華村文化活動廣場,村民們如約而至,他們都是來看電影的。“今天放《建黨偉業》。”68歲的農村電影放映員鄒志賢站在放映機旁,一邊招呼村民,一邊調試著機器。
“今年是第48個年頭了,西昌市的各個村莊都走遍了,差不多放了上萬場電影了。”鄒志賢對紅星新聞記者說,48年的放映生涯,他見證了電影從膠片到數字的時代變遷,他也靠著放電影把自己的兒孫養大。如今,鄒志賢年齡大了,但他依然在堅守,“哪怕只有一個觀眾,也會繼續放下去。”
女兒賀曉燕從小跟著父親鄒志賢放電影,久而久之也對電影充滿了感情,她也清楚電影對于父親的重要性,目前她也加入到放映隊伍中。她說,會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把電影放映堅持下去。

農村電影放映員堅守48年
從膠片到數字的時代變遷
7月12日,走進鄒志賢位于西昌市禮州鎮紅旗村的家中,幾臺充滿著年代感的電影放映機映入眼簾,一些膠片、幻燈片等被收納整理在箱子里,這些,都是鄒志賢的“心頭寶”。
“這是三鏡頭幻燈機,生產于20世紀70年代,那時候的幻燈機大多是單鏡頭,這樣三鏡頭的還很少,我們只要把幻燈片一張一張地放進卡槽,幻燈片的內容就可以連續投影出來了。”鄒志賢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在各式各樣的幻燈片上,可以看到形狀各異的圖案或人物,每一張幻燈片都是他親手制作的,這樣的幻燈片有幾千張。1974年,在新華公社的選拔中,鄒志賢從眾多被選拔的人中脫穎而出,成了一名電影放映人,這一放,就是4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