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
按照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四川突發生態環境預警行動對應事件劃分一級(特別嚴重)、二級(嚴重)、三級(較重)、四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
2月21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四川省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試行)》(以下簡稱《應急預案》),重點明確了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規范細化了預防、監測和預警,應急處置,后期工作和應急保障等工作程序及措施,為有序高效應對各類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提高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保障。
5方面重點內容,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應急預案》的發布,對提高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全省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應急預案》所稱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等因素,導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質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環境污染事件,或造成生態環境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對生態環境本身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生態破壞事件,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需要采取緊急環境應急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
四川在線記者梳理發現,《應急預案》共10章,有5方面重點內容——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方面,建立了全省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組織指揮體系,分別細化了各級政府組織領導及責任,明確了生態環境、應急、交通運輸等20個成員單位職責。
預防、監測和預警方面,健全了風險防范和監測制度,明確了各級各部門及企事業單位風險預防和監測工作任務,規范預警發布程序和預警行動措施。
應急處置方面,規范了應急響應程序,重點從先期處置、應急監測等8個方面細化了處置措施。
后期工作方面,明確了事件調查、損害評估、補償安置和生態恢復等善后工作要求。
應急保障方面,重點從隊伍、物資、資金等6個方面強化了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內容。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將啟動I級響應
從響應分級來看,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處置等級,應急響應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I級、II級、III級、IV級,分別對應特別重大、重大、 較大、一般突發生態環境事件。
《應急預案》明確,發生特別重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將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決定,啟動I級響應,并由省政府組織應對;發生重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由省政府分管領導決定,啟動II級響應并報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由省生態環境事件指揮部 ( 以下簡稱省指揮部) 組織應對;發生較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由涉事市( 州) 政府主要負責人決定,啟動III級響應,負責應對;發生一般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由涉事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決定,啟動IV級響應,負責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應急預案》明確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和“分類處置,協調聯動”的原則。在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時,將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協調調度各類資源予以支持。涉事市(州)、縣(市、區)黨委、政府履行主體責任,全面負責轄區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的組織應對,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統一調度使用應急資源,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各部門(單位)在本級政府的指揮下,針對不同類型的突發生態環境事件,建立健全跨區域、跨流域、多部門和政企之間協同聯動機制,強化協作配合,形成處置合力。
預警行動對應事件劃分為紅橙黃藍四級
一旦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該如何預警、處置?《應急預案》明確,按照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預警行動對應事件劃分一級(特別嚴重)、二級(嚴重)、三級(較重)、四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
上述負責人表示,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地縣(市、區)政府應第一時間啟動響應,組織指揮應急處置。當事件可能升級或超出縣(市、區)政府應對能力時,所屬市(州)政府、省政府按規定逐級響應,提供支援或者組織應對。
在處置措施上,又有哪些措施?
四川在線記者了解到,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發生后,各有關屬地政府、部門(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將組織采取先期處置,及時切斷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態勢,避免污染物擴散,嚴防發生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災害。
同時,現場指揮部要根據事件污染物性質和事件發生地水文、氣象、地域等情況,制定應急監測方案,全程開展環境應急監測,出具環境應急監測報告,研判污染范圍、程度和發展趨勢。環境應急專家則將根據監測結果、污染物性質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等情況,提出應急處置建議方案,評估處置效果。
此外,《應急預案》還明確,根據有關規定,將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納入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目標考核。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重要情況,應急處置不力,或者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